原发性大肝癌经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前后的证型演变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原发性大肝癌经羟基喜树碱(HCPT)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介入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提高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方法:选择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HCPT并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卡铂)并碘油栓塞治疗。对所有病例均按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湿瘀搏结证、肝肾阴虚证五型进行辨证。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介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前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为主(35%),其次为
其他文献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
含苯并三唑废水是一类常规方法不能处理的化工废水,需要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在纳米科技理论指导下,以纳米微粒的吸附特性为切入点,确立了纳米微粒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最佳混凝形态之间联系的纽带。围绕混凝作用进行了纳米粉体材料混凝试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试验和电凝聚试验。结果发现,应用电凝聚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由苯并三唑产生的COD,从而成功地探索出有效处理含苯并三唑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