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常谈话活动在聋儿早期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话活动在聋儿早期语言康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日常谈话活动对聋儿语言发展的独特作用及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些探讨。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谈话活动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它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幼儿倾听行为和表达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谈话是需要听觉、语言和思维同时参与的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从个体角度讲,谈话能够促使幼儿对话形式进行与他人的语言交流。根据聋儿的特点,采用正常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模式,从中吸取有利于聋儿语言发展的一面。因此,我们把谈话活动放在聋儿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因为日常生活是聋儿学习、运用语言的基本环境,谈话则是口语交际中发生最多的语言现象,它贯穿在人们的整个生活中。所以,聋儿的早期语言康复应重视日常的谈话活动。
  一、日常谈话活动对聋儿语言发展的独特作用。
  1、日常谈话活动可以随时随地丰富聋儿词汇。
  聋儿的一日生活中,如进餐、游戏等,语言多是与事物、动作同时出现,所以词语己经形象化了,容易为聋儿所接受。如和聋儿玩医院游戏,从分配角色、设计地点、采购药品到整个游戏过程,都需要各类词来表达,要使用“医生、生病了、看病、打针”等词汇。通过聋儿平时积累的一些对医院的已有经验,教师充当医生或病人,运用与看病有关的词,向聋儿提问。游戏后,教师根据游戏情况,与聋儿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谈话,了解聋儿的词汇掌握情况,如用词是否恰当,词义是否理解,或教给聋儿词语,启发聋儿运用新词。例如:“小朋友,刚才咱们做了什么游戏?小朋友生病了怎么办?”等,根据聋儿已有的医院游戏经验设计问题,一方面帮助聋儿回顾游戏过程,另一方面要求聋儿在一问一答中学习运用语言及明白词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谈话可以及时交给聋儿新词或理解词义,有利于聋儿语言的发展。
  2、日常谈话活动可以发展聋儿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聋儿的思维活动与健全儿童一样,都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但聋儿的思维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需要借助有声语言进行的抽象思维活动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而发展缓慢,落后于同龄儿童。而谈话教学能弥补聋儿语言上的不足,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谈话活动中对聋儿语言方面的要求伸缩性很大,可根据聋儿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不同程度地提出要求。可以多谈也可以少谈,但和他们的谈话应是具体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最好富有情趣,能吸引聋儿注意力,从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来激发聋儿的谈话兴趣。如“这是什么?你喜欢吃什么?”等。与他们交谈,不能要求太高,让他们对问题做出完整回答,但一定要用语言对答,不能以点头、摇头、手势或表情来回答。这时就可以促使聋儿运用储备词汇,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忆或思考,然后选择恰当的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日常谈话活动可以满足聋儿实际交往的需要。
  日常生活的谈话为聋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通过日常交往,激发聋儿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聋儿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后,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看到自己曾经喜欢的事物,经历过的情境时,会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并告诉老师和家长;当看到动人、精彩的场面时,会大声感叹或叫好。有时,随着人物或情境的变化,聋儿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也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家长或老师应抓住这些机会,与聋儿进行谈话,例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么高兴?”等。在学校中,聋儿接触很多人与事,但由于词汇贫乏,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需要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聋儿只能借助表情手势来进行简单表达。如:小朋友在写字,要借橡皮。教师应及时针对该情景进行谈话教学,利用问句方式教他运用语言表达需要,进行交往,“把橡皮借给我,好吗?”在聋儿理解词义,掌握词语的基础上,通过谈话形式进行交往。
  4、日常谈话活动可以促使聋儿的语言表达趋于自然。
  谈话活动是在宽松自由,毫无拘束的氛围中进行的,不要求聋儿统一认识,允许聋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通过谈话活动鼓励聋儿主动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实际上,我们利用日常谈话为聋儿提供说话机会,让聋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产生相互影响。这样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学会不少词句,并乐于表达,很好运用,使他们在语气、语感的表达方式上都接近于正常人,趋向自然。
  二、进行正常谈话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培养聋儿良好的倾听(看话)习惯。
  倾听是聋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聋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在聋儿早期康复中,听力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理解倾听内容,连接谈话意思的能力。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聋儿的倾听习惯。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去听,眼睛要注视对方口形变化,以弥补听的不足,通过主动积极倾听去感知谈话信息,以便做出反应,交流自己的见解。
  2、用有趣的中心话题,吸引聋儿谈话兴趣。
  有趣的话题才能激起聋儿的表达欲望。因此,谈话的话题要包含三层意思:首先,聋儿对所谈的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就谈话主题有话好讲,完全陌生的话题使聋儿难以理解,不可能产生谈话的兴趣。如跟聋儿谈“雨花石”这一云南地区不具备的东西,聋儿便无法就这一话题进行交谈。其次,话题要有一定的新鲜感,使聋儿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比如“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聋儿在刚过完节的时候谈话,会有浓郁的兴趣,如果这一个话题反复进行,在节后多天仍提这个话题,便不易引起聋儿的注意。再次,有趣的话题常常与聋儿近日生活中关心的事物有关。例如,每天晚上组织聋儿一同观看《熊出没》,大家都看过,就能使聋儿产生交流愿望,就可以让聋儿边看边交流。   3、要注意为聋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气氛。
  在谈话中,聋儿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无论聋儿原有经验怎样,无论聋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谈话,他们都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例如在“你喜欢吃什么”的谈话中,聋儿根据各人自己的喜好及经验,谈论爱吃的东西,有的聋儿说得出喜欢的理由,有的说不出,有的表达的句子不够完整。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肯定,不挫伤聋儿的谈话积极性,不过分纠正语法句式,并及时提供新词供聋儿表达之需。允许聋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畅所欲言。鼓励聋儿愿意交谈,用语言表达想法。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淡化师生界线,给聋儿以平等的感觉,这也是创造谈话活动宽松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
  4、注意帮助聋儿学习谈话信息的反馈,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谈话的,作为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一种固定方式,谈话需要聋儿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具备这一点才能使聋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进行“谈话”。帮助聋儿学习信息反馈,实际上是指导聋儿按照中心话题进行交流,聋儿必须在倾听(看)他人谈话的基础上,围绕话题进行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你问聋儿:“你今天早上吃早点了吗?”聋儿答:“吃完了(或没有)。”问:“你吃的什么?”答:“米线”在这两句问答中,就要求聋儿能够听懂问话,然后通过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而这些语言,是聋儿通过学习学会的,再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5、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寻找谈话机会。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活动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聋儿生活,及时捕捉谈话机会,主动、亲切与聋儿交流,以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如前面提到的“借橡皮”的例子,就要求我们细心观察,去发现聋儿表达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另外,教师还要了解聋儿的生活情况,以便在与聋儿单独谈话时有话题。并针对每个聋儿的不同特点及语言发展情况提出适合于他们的话题。聋儿早期语言康复是聋儿康复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常谈话活动又是促进聋儿语言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聋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将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整合在一起作用于聋儿。如果抛开社会知识和认知知识,只是就语言而学习语言,那么聋儿的语言康复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在谈话活动中要注意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促进聋儿语言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
其他文献
【摘要】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比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幼儿园中应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应努力激发孩子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敢于动手操作,让孩子真正做到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孩子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  【关键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考  幼儿园里普遍存在着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欠缺,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外表是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
【摘要】流动儿童在我国作为新兴的社会群体,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研究他们的学业延迟满足不仅具有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乃至更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前人对青少年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流动儿童的学业延迟满足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自己评定成绩的方式中,对自己成绩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与一般的小学生流动儿童的学业延迟满足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些等级的学业延迟能力显著优于其他更低的成绩
目的:通过观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额尔敦-乌日勒对MIRI的保护机制。  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
目的阐明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IL-1、IL-6、TNF-α、IFN-γ炎症因子和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阐释以温补脾肾法为指导的中药制剂久泻灵颗粒治疗UC的作用机理和科学内涵,为临床治疗UC用药的探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一个新的儿童群体正在农村及中小城市中悄然兴起、壮大,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不得不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分隔,容易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心理问题  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往往会引起人口的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部经济迅速发展崛起,很多偏
【摘要】关爱学生,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文化关怀。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情感关怀成就关怀人格关怀自我认识关怀  关爱学生,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一提到这四个字,你是否想到了父母嘘寒问暖式的关爱?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毫无疑问,这是对学生的关爱!然而,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