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鄱阳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其变迁特征分析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的生态区,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鄱阳湖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区1995、2005、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湖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情况;利用像元二分法,对生境退化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分析,明确了湖区生境退化的阈值;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生态类型生境质量优势变迁情况.结果 表明:(1)鄱阳湖区1995~2015年建设用地大幅增长,耕地、林地面积小幅下降,草地面积严重减少,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小幅增加.(2)鄱阳湖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生境的强干扰阈值,分别为各自生境适宜度的70%、85%、81%、78%.水域、林地、草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增强,耕地受到的干扰逐渐减弱.(3)鄱阳湖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略微下降,中心地带的水域以及北部地区的林地干扰较弱,区域生境质量较高;中心地带外沿环层生境质量一般;西南部耕地干扰较强,区域生境质量较低.高质量生境向低质量生境演化现象严峻.(4)耕地变迁态势反映出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化;林草地变迁态势受到地形梯度因素的影响;水域变迁态势受围湖造田和城镇扩张共同影响,单一从土地利用层面解释湿地水域生境质量演变存在局限性.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有我们民族最深厚的民族基因和最持久的发展动力,是培育国民家国情怀的最重要思想载体,是当下及今后塑造优秀国民的最根本文化依托。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强基固本,深挖其时代价值;与时俱进,彰显其时代特色;交流互鉴,宣扬其时代精神,奋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是中华民族在当前不稳定的世界中能够站稳脚跟并提升国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线性模式转向合作的空间网络模式,探究其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剖析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形成的原因,对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东向西梯次变弱,且具有明显“领导型—追赶型—跟随型”的特征;(2)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网络联系愈来愈密集,网络密度呈现下降
为了提高待测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的检测性能,采用超声技术在有序介孔碳(OMC)上负载Ag和Au纳米颗粒(NPs)制备出OMC/Ag@Au NPs复合材料并以其作为SERS检测基底。通过TEM、SEM和XRD等技术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对材料的SERS检测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OMC/Ag@Au NPs复合材料的孔径为5.9 nm,比表面积高,为426.1 m2·g-1,对有机物分子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富集作用,R
将新时期底层女性写作置于中国社会文化和女性命运的变迁中进行考察,以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通过3位女性作家自身经验的文本呈现,探讨底层叙事中女性主体构建的多重面相。无论是郑小琼于底层书写中的自我构建,余秀华于身体困顿中的自我突显,还是范雨素于细琐日常中的自我呈现,都殊途同归地呈现了底层女性的现实困境与主体焦虑,隐现了在工业资本、男权等强势话语下底层女性的遮蔽与突显、压抑与抗争,展现了底层写作建构自我主体的艰难历程。
主导产业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构成乃至在全国区域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重大.以长江沿岸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2006和2018年沿岸0~5、5~15和15~ 30 km距离区间以及上中下游主导产业的类型转换与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1)制造业始终占据沿岸核心地位,高污染产业逐渐退出长江近岸,“化工围江”现象有所改善,产业升级态势明显.(2)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更趋稳定,具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潜力,同时产业类型更趋多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3)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于2017年7月、11月和2018年5月对汉江中下游6个断面进行采样,并以此对汉江中下游水质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共镜检出浮游植物7门75属145种,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7.57×106 cell/L,变化范围为1.51×105~4.33×107 cell/L;生物量均值为4.8495 mg/L,变化范围为0.0887~17.2593 mg/L;共划分出23个不同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相对生物量大于10%的功能群有2种,分别是P和D功能群
通过构建城市韧性“成本-能力-能效”的评估模型,综合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means聚类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的韧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估,归纳总结城市韧性模式和聚类特征,并运用GWR模型分析影响韧性能力的成本因素,探究韧性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分维度来看,核心城市呈现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的“双高”,韧性效率则由非核心城市引领.从均衡的角度来看,韧性成本、韧性能效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级性,而韧性能力在城市间的分野相对不大.(2)综合来看,韧性成本和韧性能力随城
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对于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旅游环境契合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基于旅游环境契合度理论,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为数据调研地,通过对正在或曾在武陵源旅游的一千余名游客的问卷调查,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层次假设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以廓清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旅游环境契合度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地方依恋也对亲环境行为有着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起着中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湖泊.为了解该湖在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情况下后生浮游动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其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监测.结果 表明,武山湖共采集浮游动物61种(属),其中轮虫24种,枝角类23种和桡足类14种;优势种共有13种,其中轮虫12种和桡足类1种.轮虫丰度全年有11个月占比超过70%,而桡足类和枝角类全年占比均较小.就生物量而言,轮虫全年有10个月占比超过80%,但桡足类生物量占比在实施冬季捕捞期间即12月、1月和2月占比分别为20.1%、79.2%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