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中北部侵入岩蓄水构造的富水特征及供水意义

来源 :山东国土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沂水县侵入岩贫水地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运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分析侵入岩分布区地下水赋存规律,确定了侵入岩分布区主要蓄水构造类型包括断裂型、韧性剪切带型、侵入体接触带型等.断裂型蓄水构造一般呈线状发育,富水性受断层的力学性质、发育规模及汇水条件等因素控制,单井涌水量差异较大;韧性剪切带型蓄水构造呈面状发育,含水层埋深一般小于65m,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100m3/d;侵入体接触带型蓄水构造发育特征因侵入体的形状而异,一般呈带状,富水性受接触带连通性、围岩岩性及汇水条件等因素控制,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m3/d.通过分析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富水情况及其供水意义,对侵入岩缺水地区找水打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探索我国对欧洲特色小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新机遇,对开拓我国与欧洲的科技创新合作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开放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马耳他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绩效及特点,分析了中马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潜力,探讨了双边合作的切入点,对未来中马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近年来,在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勘查区内相继发现了李屯、大张和潘店矽卡岩型铁矿床,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在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区内矿产勘查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以往勘查经验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该区勘查研究过程中主要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制约因素和关键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为今后该区铁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通过分析表明该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地质体(即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应属于沂南序列.勘查区内深部地质体三维空间特征精细刻画、深部地质体控矿构造研究
基于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海量数据对于区县级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聊城市东昌府区、茌平区和东阿县调查获取的表层土壤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了基于调查区、地质单元、土壤类型单元和行政区单元等表层土壤各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聊城市和山东省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调查区绝大部分指标总体分布均匀,Hg、S、Se、I、Cd、P含量变化相对较大;背景值与聊城市和山东省相比大致相当或偏高,分别有14项和16项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高于全市和全省,仅Al2O3略低于全省背景值.调查区的主要地质单
栖霞高家-香夼-福山邢家山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床(点)和矿种繁多,尤以多金属成矿作用最为突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铜、钼等多金属成矿区,有着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成矿带内矿床均分布于臧家庄盆地周缘断裂附近,大多赋存于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和粉子山群、蓬莱群变质地层中的碳酸盐岩接触带处,矿体受地层、构造及岩体三者联合控制.成矿作用受NE向断裂影响较大,除矽卡岩化外硅化、铅锌矿化、铜矿化、黄铁矿化、银矿化和钨钼矿化也较为发育.
土壤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完善土壤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研究主要污染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土壤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淄博市大武水源地为研究区,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近十年土壤改善情况,探讨土壤和地下水之间的联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整体较好,无较高污染风险Ⅲ类土壤,以污染风险低的Ⅰ类土壤为主,风险可控的Ⅱ类质量土壤主要分布在最表层,垂向上污染物存在向下迁移现象.土壤重金属以Hg、Cd、Pb为主,具有一致性、同源性;有机物污染最严重的是多环芳烃类,其次是二氯甲烷,主要来源于周边
以山东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济南市54项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省和全国土壤的差异以及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研究发现,济南市土壤中的C和CaO含量明显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Cd、Cr、Cu、F、Ni、Sn、MgO、CaO、Na2O、pH值高于全国土壤A层丰度值,Se、I、OrgC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指标含量低于全国背景值.济南市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优质、良好和中等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76%,差等土壤分布面积最少,仅占0.24%,零星分布在济南城区、莱芜区、钢城区和
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领域之一,本文以EI数据库收录的2009—2019年的IJCAI年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分析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会议论文的研究态势,对相关国家、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重点对比中美两国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研究力量发展尤为迅速,涌现大批优秀的青年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具有显著区域特征;人工智能顶级会议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聚焦在语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方面,中美两国的研究方向基本
本文以透视山东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建设为例,以数据录入、钻孔标准化、剖面绘制、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检查等建模工作流程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料,最大限度优化提升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对数据质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的数据精度,提高建模结果的可靠性,让地质成果为地质找矿、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等提供最重要的支撑和服务.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rn2022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必须与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相适应,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的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因素作用的空间综合评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能力评价过程中,选取2个领域层、11个准则层、37个指标层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图形的空间处理与叠加运算,进而按照确定的分级标准将地质环境保障能力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