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感知觉学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感知觉学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影响。

方法

临床病例对比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眼科应用视感知觉学习系统对AMD低视力患者20例25只眼进行视觉刺激、对比敏感度、视觉辨识等三项视感知觉训练,以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做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手段,对患者训练前后所得波型进行分析,所有mf-ERG反应曲线均以第一个大的正波即b波为分析对象,进行b波反应密度测量,以各波一阶反应振幅密度(nV/deg2)表示。记录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5个环区,自内至外分别是l环(2.18度),2环(7.46度),3环(12.36度),4环(19.66度)和5环(29.75度)的b波反应振幅密度,应用SPSS 17. 0软件,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5只眼视感知觉训练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训练3个月后视力为(0.59±0.18)LogMAR,较训练前视力(0.67±0.21)LogMAR有所提高。mf-ERG b波反应振幅密度值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5个环区中,各环训练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环的振幅密度值有提高。

结论

视感知觉训练干预有助于旁中心注视的稳定形成,可以帮助AMD患者更好地利用残余视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穿孔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62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角膜穿孔分为穿孔组和未穿孔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病因、病原学特点、就诊时间、病灶特征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角膜穿孔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穿孔的发生率为23.7%。角膜外伤史(χ2=
【关键词】 复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干预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4-01  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复治涂阳的结核病例在肺结核病人中的比例逐年增高,尤其近几年,本地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数量上升明显。由于归口管理工作欠佳、治疗管理不善、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不高、治疗方案不合理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