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是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词,转化学困生的任务也是摆在当今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更是令许多老师们感到棘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由此看来,老师如何看待学困生问题,学困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老师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学困生的转化谈几点体会。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想法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有些人认为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的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进而产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和逆反心理;或由于家庭的重负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的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
二、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基本定义、公式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定义,不看课本不能说明定义与定义之间的联系,还有的学生把公式混为一谈。比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到现在还混淆,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等等,把面积的单位和体积单位也记混,体积单位应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学生却记成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类似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课本中的问题,说不清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内容;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比如老师留的预习题目,他们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或者老师说自己勾出重点,他们根本找不到。
3.缺乏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不留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少积极开动脑筋的动力,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老师要是不强制提问,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也不会主动回答一次问题。
4.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抄袭了事,不愿弄清其所以然,马虎应对,遇难不究;不能说出解题的依据,不能說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的运用;不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方法,随心所欲;不能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生搬硬套;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和试卷。
5.对考试不重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反正不会做”的态度参加考试,不认真做好复习,考场上“临场发挥”。为了应付考试,只得硬着头皮去考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自暴自弃。
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困生的进步。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目标性和永久性。
三、转化措施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时一门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其中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能用直观教具的要尽量地使用直观教具,方便电化教学的也要尽可能地使用,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语言在达到精炼、准确的要求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思维的色彩。
3.让学困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要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一般来说,学困生的思想复杂,缺乏师爱,因此,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句简单的“你真行”“你真厉害”“你的进步可真大啊”等等,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设学困生第二课堂。开设学习辅导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学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即吃偏饭、吃小锅饭,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5.注意动静搭配,随时调整学困生的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一般为师讲与练习相结合。讲授通过练习达到消化、理解、巩固的目的。为了促使他们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方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尤其是这些学困生。因此,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比如可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去做,之后老师及时地加以肯定,从而大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们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时,其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就会增长。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多数学困生学习被动,惰性强,不愿动脑筋,对所学公式、法则死记硬背,一遇到问题,就放弃不管。因此,教师在解答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逐步让他们开动脑筋,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适中,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促进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做的较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结予表扬和鼓励。作为教师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对学困生实行减轻作业负担,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按时地消化吸收;对他们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使之逐步提高。
3.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对其严格要求。不少学困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学习意志力不坚定,生活懒散,上课经常迟到或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严格要求,督促他们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三)教师要把好考试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出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感觉到自己行,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教师工作中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心田,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茁壮地成长。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想法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有些人认为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的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进而产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和逆反心理;或由于家庭的重负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的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
二、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基本定义、公式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定义,不看课本不能说明定义与定义之间的联系,还有的学生把公式混为一谈。比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到现在还混淆,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等等,把面积的单位和体积单位也记混,体积单位应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学生却记成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类似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课本中的问题,说不清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内容;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比如老师留的预习题目,他们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或者老师说自己勾出重点,他们根本找不到。
3.缺乏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不留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少积极开动脑筋的动力,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老师要是不强制提问,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也不会主动回答一次问题。
4.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抄袭了事,不愿弄清其所以然,马虎应对,遇难不究;不能说出解题的依据,不能說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的运用;不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方法,随心所欲;不能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生搬硬套;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和试卷。
5.对考试不重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反正不会做”的态度参加考试,不认真做好复习,考场上“临场发挥”。为了应付考试,只得硬着头皮去考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自暴自弃。
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困生的进步。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目标性和永久性。
三、转化措施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时一门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其中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能用直观教具的要尽量地使用直观教具,方便电化教学的也要尽可能地使用,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语言在达到精炼、准确的要求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思维的色彩。
3.让学困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要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一般来说,学困生的思想复杂,缺乏师爱,因此,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句简单的“你真行”“你真厉害”“你的进步可真大啊”等等,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设学困生第二课堂。开设学习辅导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学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即吃偏饭、吃小锅饭,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5.注意动静搭配,随时调整学困生的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一般为师讲与练习相结合。讲授通过练习达到消化、理解、巩固的目的。为了促使他们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方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尤其是这些学困生。因此,教师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比如可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去做,之后老师及时地加以肯定,从而大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们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时,其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就会增长。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多数学困生学习被动,惰性强,不愿动脑筋,对所学公式、法则死记硬背,一遇到问题,就放弃不管。因此,教师在解答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逐步让他们开动脑筋,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适中,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促进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做的较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结予表扬和鼓励。作为教师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对学困生实行减轻作业负担,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按时地消化吸收;对他们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使之逐步提高。
3.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对其严格要求。不少学困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学习意志力不坚定,生活懒散,上课经常迟到或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严格要求,督促他们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三)教师要把好考试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出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感觉到自己行,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教师工作中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心田,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