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时期中国美术片音乐民族化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来源 :艺术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时期我国美术片中音乐的民族化,表现在乐队的民族化、旋律的五声性、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入、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塑造等方面.这一进程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宝贵的探索,也对我们当下的动画及电影音乐创作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及国际化传播方面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及其文艺思想是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成果,而其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并且是伟大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的历史语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进行了带有鲜明历史特点的中国化创造,使党的文艺思想既具有理论伟力,也具有实践伟力.
期刊
“公共艺术”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因为该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主要从西方发展出来,所以由其实践衍生而来的公共艺术传播活动也是一个与西方艺术传播联系紧密的领域.然而,公共艺术传播从在中国落地生根之后,便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本土化实践和探索,逐渐凸显了一种中国特色.以中国城市范围内的公共艺术传播为研究对象,对其本土化实践的特征展开分析,可以呈现这类实践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新文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对传媒特色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新思考.根据该类型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与专业水平特点,可结合传媒类院校专长,因材施教,并推导出“新文科”背景下传媒特色声乐表演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其具体的培养流程应融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并借鉴跨专业、跨学科的思路.以此类人才“自带传播特性”的命题为理论抓手,还应全面贯彻立体美育,积极并富有创意地推动全方位课程思政.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已在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难以把握社会美育的“度”、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贴标签”“两张皮”现象等问题,还有待今后研
我国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及其他姊妹艺术审美观念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影响,蕴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其间衍生出的“传统与当代”关系问题值得重视.从“标题立意的多样化呈现”“艺术品格的传统回响”“乡土记忆与士人情怀”这三个方面入手,可对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传统观照进行尝试性探索.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我国独具特色并展现出特有的社会功能,其中,《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颇具代表性.以该系列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与叙事分析方法,可探讨该剧获得成功的多维因素,并可对该剧建构的乡村文化景观进行分析.该剧突出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乡村形象建构与振兴政策宣导的功能,积极表现乡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治理困境;但在市场化过程中,尤其自“弃台从网”等策略开始后,该剧自身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有所减弱,甚至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某种农村形象.未来的相关影视剧创作应运用艺术语言描绘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探索出更多的优秀主旋
叙事学与电影叙事学的天然关系,决定了学界对从文学/小说到电影的跨媒介转换问题的持续关注.通过追述从经典叙事学到电影叙事学的理论谱系,可以论述跨媒介叙事在两种叙事学视野下的现实性、理论性及其发生和发展,并最终聚焦于小说与电影之间的框架、规则、秩序等关系问题,这也能体现跨媒介叙事及其理论研究应该具备的理性精神.
近年来,数字艺术创作领域内的隐喻化表达趋势逐渐显著,并在加深观众的感官体验、时空感体验,以及增强交互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隐喻手法的应用方面有几个指标可作参照:隐喻形象的可识别性指标、隐喻的层次性指标、隐喻的留白和不确定性指标.“隐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思路,更体现了创作者的主体自觉性,提供了由美学理念到实际创作再到受众反馈的“桥梁”.在未来普遍人机协作的创作背景下,隐喻可能是人类掌握艺术创作主动权的一件有力工具.
以《义勇军进行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其翻译的成败得失,可以从歌曲译介方式、隐喻翻译策略、歌词语体选择、译本韵式安排等角度,探讨中国歌曲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助推当前此类传播活动的效能提升.
《历史大转折中的视觉艺术——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以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中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中西方近现代美术史中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对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时期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外美术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近现代中国文化艺术问题,必然绕不开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因此中西文化关系就是该类研究的一个大的历史前提.
期刊
《中国美术经济史》作为研究中国美术经济史领域的专史著作,对影响美术经济的几个方面,如各个时代的皇家美术赞助、私家美术赞助、美术市场等因素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比较,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美术经济的发展历程.该成果共40万字,配图232幅,正文共十二章,主体论述始于史前,终于民国,以历史发展、朝代更迭的时间先后为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