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报告(2011—2012)

来源 :审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n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报告(2011-2012)汇编了2011年至2012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五个方向8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国家审计与民主法治、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国家审计的组织管理模式、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化与政府审计、审计信息综合利用技术等内容。这些研究报告紧贴我国审计实践,反映了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是广大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定价72元(含邮资)。
其他文献
近期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一书共有九个专题,分别对国家审计本质、功能、目标、特征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该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刊从本期开始,每期一个专题将前4个专题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中国绩效审计的蓬勃发展需要系统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作支撑。本文结合中国近10年来的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理清了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提炼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四个基本特征,提出应当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总模式。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绩效审计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具有显著特点,应当以指导实践为原则,系统地构建出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在构建实施方法体系时,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确定绩效子目标进而实施审计;在构建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时,应当正视大部分项目并没有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
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依托审计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中长期审计计划与年度审计计划相协调+全程监管”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矩阵式组织+头盔式管理+多层级联网联动”的审计业务实施管理模式,“在线获取审理数据+两次审理”的审理工作模式,“统一落实审计整改+审计结果信息共享”的审计整改管理模式,审计项目多行业数据平台联网审计模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云计算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必将进一步推进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2013年6月7日至8日,由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协办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中国审计学会翟熙贵会长,来自审计署机关、特派办、派出局,地方审计机关,高校的人选研讨会论文集论文的作者和审计署2013年至2014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方向四个立项课题组的代表,共58位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早有所闻,刘家义审计长在主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这一重大课题,现在终于欣喜地看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出版问世。认真细致品读全书,能明显地感受到该书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观点新颖、见解独到,非常具有启迪性。作为一位审计理论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初读该书,令我倍感亲切、身心愉快、精神振奋。情之所至、心之所向,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审计理论著作。
探索区域环境审计,对于促进加快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特点、目标、思路、审计内容、组织管理、成果及利用等基本问题。首先提出了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四个特点和三种重要项目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区域环境审计的目标与思路。进一步地,从环境容量、环境管理和环境成本三个方面,解析了区域环境审计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合作审计、与相关主管部门有效协调、现场管理、质量控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并论述了审计成果的形式、
目前,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借鉴加拿大和美国环境审计的经验做法,结合地方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提出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应建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整体性和长期性的观念,以鉴证和促进流域地方政府和省级相关管理部门履行环境管理责任为审计目标,以环保资金和环保项目为基础、以环境法规执行为重点、以环境政策评价为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流域环境审计,并进一步提出流域环境审计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深化流域环境审计的对策。
2013年3月19日至20日,中国审计学会在京举办省级审计学会秘书长研讨班。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出席研讨并讲话。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翟熙贵做了总结讲话。本次研讨班共有来自全国的50余名审计学会秘书长参加。
2008年,浙江省审计厅提出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新理念,并在2009年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实施了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调查。为系统研究审计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浙江省审计学会将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究作为2009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向全省公开招标,以期从理论层面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9年11月中旬,浙江省审计学会在杭州召开了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理论研讨会,8个中标课题组的近2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在研讨会上,各课题组结合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实践,
审计现场工作质量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审计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现场审计的效率、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审计目标的实现。当前,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薄弱环节,不能适应新时期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科学管理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强化关键点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审计现场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