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飞翔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展开的方式,必有飞翔的一面。”张扬新在她的散文集《双生》中写道。
  去年11月,17岁的少女作家、高三学生张扬新的散文集《双生》正式出版,散文集收录了她从14岁到16岁时写的散文和随笔。重庆诗人李元胜在《双生》的序中说:“它是一个中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无边际的遨游,从语文课里,被忽略的嫩芽,一次无拘无束地疯长、蔓延……它也是一次勇敢的飞行。”
  《双生》的背后,正是父亲张侃用爱和宽容,伴张扬新用清亮的眼睛捕捉生活,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父母为儿女开的不是‘有限责任公司’,而是‘无限责任’……”
  
  对于南岸区原南坪派出所所长,刚刚调到区分局任职的张侃来说,女儿的茁壮成长是在继续他未能实现的一个梦。
  因家庭困难,童年和少年都在磨难中度过的张侃,14岁就开始卖冰糕挣钱,没钱也没有时间好好读书,这让他感到终生遗憾。从1985年到1998年,他刻苦学习十余载,拥有了研究生学历,但他还是带着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遗憾,把心血和希望灌注到了女儿身上。
  张侃不打牌也没有其他娱乐爱好,只是喜欢读书看报。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儿张扬新也养成了相同的习惯。张侃一看到好文章,就会在上面打一个勾,批一行字:“请张扬新阅读。”从小,张扬新就读了很多好文章。
  小学五年级时,张扬新写了一篇作文,张侃看了,感觉很惊讶。他把女儿找来,问她:“这篇作文你是从哪儿抄来的?”张扬新说:“不是抄的,是我自己写的。”发现女儿的写作才能后,张侃更是有意识地向她推荐书籍文章,小学时就让她读诸如《贝多芬传》之类的传记,初中一年级就让她读《傅雷家书》。他还在自己办公室的文件柜中,专门做了一个“张扬新文件袋”,把自己看到的、认为对女儿有益的文章、书籍摘要收集起来,带回家给女儿阅读。派出所民警几乎都知道所长有这个“爱好”,不少民警也向张侃推荐自己接触过的好文章。张侃还经常把诸如《神州风采》、《旋转舞台》之类的电视节目录下来,让女儿有时间时看。张扬新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把父亲带回家的电视专题片《邓小平》看完了。
  对此,张侃说:“有的父母常说工作忙,顾不到子女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借口。即使加班加点,也不可能365天都在加啊。只要你不是经常有‘业余’活动,总是有时间照顾孩子的。”
  张侃在《双生》的跋《父亲的几句话》中表达了他的心情:“在中国文化中,父母就是那个永远背负无条件责任的人,至少在爱的表达方面,他为儿女开的不是‘有限责任公司’,而是‘无限责任’,……父母不需要回报;假如有回报,不过是希望对方更好,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和建设得幸福、健康、独立、繁茂……”
  
  “我的目标是‘有限’的,尽可能地让女儿自由发挥。”
  
  作为父母,谁不企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孩子考了99分,有人可能会责问他为什么不考100分?孩子成绩是全班第二名,家长可能会鞭策他去当第一名。可能正是这样的无限目标,使很多的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成为失败者。
  张侃不是这样。他觉得女儿能考90分就没有必要强求她考98分,去争取那个“保送名额”。张侃知道,张扬新就读的巴蜀中学是重庆有名的重点中学,如果要让她事事争第一,那只能是扼杀她的创造力。
  张侃说:“并不是我对女儿就没有目标要求,但我的目标是‘有限’的,我尽可能地让女儿自由发挥。”
  张侃不愿让女儿成为书呆子,总是让女儿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新6岁时,和很多家长一样,张侃也借钱为女儿买了钢琴,让女儿学,却没想过让女儿当钢琴家。当女儿兴趣转移后,他也不强迫她每天练琴。
  其实,即使是张扬新从14岁开始写作以后,她的作文分数也不高。如今的学校教育,包括写作教育,很多都是围绕高考转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作文写法被人称为“新八股”,只有按照“新八股”的写法写,作文才能得高分。张扬新的这些散文,恰恰是对僵硬的作文教育的反叛,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张侃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南岸区公安分局,张侃也算是一个“写手”,他有判断文章好孬的能力,他总是鼓励女儿把文章写好。看到女儿的好文章,他总是说:“这个,写得好!”
  进入高中时,女儿的几篇习作得到巴蜀中学特级教师张恩富的赏识,张老师鼓励张扬新在高中阶段出一本书。张扬新开始她的创作后,张侃也没有干预过女儿。女儿写好文章,往往只给母亲看,却不给父亲看,张侃也不计较。
  甚至对于女儿不太好的数学成绩,张侃也很能理解:“女儿更适合在写作方面发展,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北大、清华不是人人能考上,很多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能力不一定比重点大学的差。”
  父亲无限的责任与有限的目标,使张扬新获得了成长的广阔天地。在《双生》中,我们可以读到她那自由的灵魂呼喊。这正是《双生》的价值所在。旅英女作家虹影为《双生》写的卷首语中说:“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她呐喊出我的孤寂之心、残忍成长、我的渺小与被忽略、我的拒绝成长、我的无望之心。它的价值在于,可以反观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的正确性。”
  没有父亲的关爱,没有父亲的宽容,张扬新要写出自己的自由灵魂是不可能的啊。
  
  “当他们的脚步踏入生活的门槛时,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社会了,就像鱼儿必须回到大海一样。”
  
  一个冬天的深夜,张侃突然醒来,心里很空,发现女儿不在了。他出门寻找,竟然在楼下的网吧里找到张扬新。如果是别的父母,可能就要大发雷霆了,至少也要骂两句吧,张侃却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让女儿回家睡觉。这一夜,张侃和妻子都失眠了。
  家里有电脑,也上了宽带,女儿为什么要半夜出去上网呢?他们认识到一定是自己对女儿限制过多造成的。他们决定,即使在忐忑不安中观望,也尽量表现出对女儿这一行为的忽视,他们觉得,有时忽视就是体谅与理解。
  对此,张扬新在自己的文字中作出了回应,在《双生》中的《某年某月某日》一文中,她表明了自己的忏悔和心情:“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但我再次犯错,请你原谅我的健忘,因为我的脑中充斥着刚背的英语单词和化学方程式。我保持的童心之欲望,总被理性之车车裂。我的车裂之景,是别人看不见的。而我,当事者的痛,个别的内心之裂,是不会公众化的,得到保护甚至同情。”
  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对父母肯定有一次反叛,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败,往往是把这种反叛当作天崩地裂,给予强烈的反击。张侃却认为,反叛是孩子的一次人生的更新,“就像蝴蝶脱茧,她在开始做独立飞翔的准备”;“在此之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父母,而现在,当他们的脚步踏入生活的门槛时,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属于社会了,就像鱼儿必须回到大海一样”。
  张侃很早就让女儿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进入高三之前,张侃一直让女儿走读,挤公共汽车上学。只要女儿有时间,张侃总带她去参加相关的社会活动。2005年暑假,他就多次带女儿去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党政干部专题讲座。张侃家住南岸区花园路派出所附近。派出所来往人多,经常有违法犯罪分子被“请”进来,为了让女儿了解社会,张侃从来不让女儿回避。有空的时候,他就和女儿谈心,甚至把工作上的烦心事、社会上的阴暗面也讲给女儿听,还和女儿一起讨论。
  《双生》出版后,一个患绝症的女孩躺在病床上,很想见见和自己同年龄的张扬新。张扬新知道后,抽出中午时间赶到医院。张侃夫妻也匆匆赶去,鼓励那名叫林陈的女孩。张扬新得到《双生》的第一笔稿费,立即想到林陈。她告诉父亲,她要把3500元的稿费捐给林陈,张侃立即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在重庆电视台“天天630”节目上看到了那让人感动的一幕:张扬新握着林陈的手说:“心里那堵支撑的墙千万不能倒下!”
  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张扬新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让她有了对他人的关爱,有了对社会的丰富感受,有了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才有了反映自己真实心声的《双生》。
  一边是理想的生活,一边是现实的生存,这是《双生》命名的由来。面对理想和现实这一“双生”,张扬新有非常清晰的打算:以后肯定会继续写作,但不想做职业性的文字工作,而是把写作当成一件更纯粹更个人的事情。张扬新想攻读外语专业,如今,她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带着一颗自由的心灵,张扬新正飞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其他文献
6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发表了一篇惊人的文章:《中美即将进入百年冲突》(The looming 100-year US-China conflict),透露因为“美国的经济、外交和安全政策统统开始把与中国全面敌对竞争作为核心原则”,“目标是确保美国的主宰地位”。  沃尔夫说,这是美国的“新思潮”,“将中美关系限定在零和冲突的框架里”,把中美关系
编者按:尽管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在重庆还处于推进阶段,但类似的理念在国内外一些城市早已开始推行。不妨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先行一步的高校,在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过程中,如何将知识、人才、产业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互促互进,结出智慧果实的。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几个点、一条街发展为一个圈  ——始终坚持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大学属性、科技属性,坚持推动创新创业与城区共发展  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等学科享誉国
6月22日,重庆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注重观大势、育新机、开新局,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着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市委
近日,美方启动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还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中国企业。如何看待美方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摩擦?这将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持续一年多的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企业和市场是否造成较大冲击?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1. 美方经济霸凌行为严重践踏多边贸易规则  记者:近期,美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不仅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问题上步步紧逼,还动用国家力量
主持人语  两手抓两手硬,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早春的乡村,从农民繁忙的劳作中慢慢苏醒。  2月9日,巫山县巫峡镇柳树村。  11组村民谭松明接过村干部送上门的蔬菜种子,感慨地说:“种菜、卖菜是我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候,这些蔬菜种子真是及时雨。”  同一天,丰都县名山街道朗溪村。  “好在有政府积极帮助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给我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定期给我们测量体温,
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基斯坦政府考虑在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时,以人民币取代美元做为结算货币。  據路透社引述该报道说,负责发展中巴经济关系的巴基斯坦内政部长伊克巴尔在为两国一项长期经济发展合作计划揭幕时,提到了上述计划。2015年至2016年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38亿美元。  另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2017年12月18日公布一项经济发展长期合作计划,对两国间至少到2030
考察中國文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有多种角度,比如,从国家体制的演变着眼,可以将西周至1911年间的中国文化划分为封建时代的文化、帝制时代的文化;从文化的载体着眼,又可以分为以简帛为书写工具的时代(东汉以前)、以纸为书写工具的时代(东汉末至北宋)、活字印刷时代(南宋至清中叶)、机器印刷时代(清末以降);从社会经济形态和国家管理形态着眼,还可以分为上古文化、中古文化、近古文化、近代文化;从“哲学的突破”着眼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这个充满贪婪与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少人开始渐渐失去这位好朋友,失去静下心来读书的心境与机会。其实只要我们走进书的世界,我们就会品尝到生活中的各种滋味。  走进小说的世界,我们就会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关注人物的命运。《鲁滨孙漂流记》中那个独自在岛上克服困难、顽强生活的鲁滨孙,让我们钦佩;《红楼梦》中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讓我们怜惜;《水浒传》
摘要:一枚小小的桃核,长不盈寸,刻而成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方充满诗意的世界,连作者也不禁感叹“技亦灵怪矣哉”。核舟已不仅仅是一件“因势象形”的工艺品了,更是一件巧夺天工之美的艺术品。其“奇巧”匠心主要表现为以下四重意蕴:尺寸小、内容多、象其形,显神韵。  关键词:核舟;奇巧 ;象形 ;神韵  一枚小小的桃核,长不盈寸,刻而成舟,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再现了一方充满诗意的世界:跨越千年,我们自己仿佛也置
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给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围绕这场罕见经贸争端的是是非非,海内外已发表了大量言论,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经贸摩擦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还有不少,中国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国人不怕讲道理,真理愈辨愈明。一、中美经贸关系是“零和博弈”吗?  美国一些人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最直接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