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市场:风起云涌40年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5月28日,武汉汉正街人流如潮

  40年前,王玉梅刚走上工作岗位。母亲特意用了40斤全国粮票换布票。给她做了一件咔叽布列宁装。一条的确良裤子。
  40年后,她早已习惯子女通过网络购物为她购置旗袍、羊绒衫、保温内衣等各式服装。
  国营纺织厂、小型服装加工作坊、小摊位、国营百货商店、消费者,几个“点”曾经撑起了整个服装行业。40年过去了,不仅人们的服装早已脱离了“蓝、黑、灰”的单一色调,人们购买服装的场所也由路边摊、百货店发展到批发市场、专卖店、互联网等更多选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服装产业不再是几个简单的“点”了,而是一条上下游完整的“链”。布票换衣、马路市场兴起、批发市场兴盛、电子商务席卷,中国服装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布票制到“汉正街”涌现


  王玉梅说,自己这代人小时候非常盼望过春节。因为只有这时,家里才会给做身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的旧衣服。
  “暗补丁、挖补丁、接补丁、织补丁……”老大穿过的衣服补一补给老二穿,老二穿完补一补再给老三穿,依次轮下去,轮到老幺,一件衣服已经满是补丁。
  曾经,做件新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20世纪50年代,国家物资匮乏,产品稀缺,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布的统购和统销。
  1954年9月15日,布票率先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成为社会生活中第一种工业消费品凭证和短缺经济的符号。这是当时中国对布匹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布匹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项措施。根据城乡、城市阶层、南北差异等因素,不同居民的定量有所区别,全国平均为20.83尺,相当于定量前的水平。
  每户的布票并不是按照人头平均分配使用,而是全家统一安排。当时许多人没有注意使用期限,拿着布票急匆匆赶到商店,却被告知布票已过期,只能无奈离开。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状态才得以改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品产量大幅增长,棉布不再紧缺,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减收或免收布票。1983年11月23日,商业部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通行30年的布票至此退出流通。
  几乎是同时,人们对于服装消费的旺盛需求开始显现。单调的款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出现了一批贩卖服装的“倒爷”。他们把各种时髦服装从广州等地带到各处。“工农兵学商,统统卖服装”,随着服装业觉醒,第一批民营服装企业和服装专业市场涌现出来。
  1979年9月,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恢复开放。卖针织制品的、卖服装辅料的、卖鞋帽的、卖箱包的、卖布匹的……当年就有100多名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
  因经济花色品种多、进货渠道多、商品适销对路、价格灵活,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吸引了大量顾客,在全国影响较大。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指出:以个体商贩为主的经营日用小商品的汉正街市场,把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山西、湖北等13个省市区110多个企业的生产和武汉周围农村、湖北省邻省农村的广大消费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类日用工业品下乡的流通渠道。
  之后,全国无数个“汉正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如沈阳沈河区五爱街开始出现马路市场;柯桥镇自发形成百米布街。有布摊10余户从事绸布买卖,翌年发展至200余户。
  传统服装批发名街——上海七浦路也发端于此时。1979年,七浦路设立综合小商品市场,在马路上设摊从事服装批发,兼营服装辅料。七浦路当时吸引了大量江浙等地的摊贩,后逐步形成了七浦路服装批发专业市场。

在批发市场,“躺着就能掙钱”


  20世纪90年代,服装专业市场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重要的流通渠道,它既连接着广大中小微生产企业,又连接着广大经销商、消费者,是商品集散中心和信息流转通道。其四通八达的庞大网络覆盖能力,拉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珠三角服装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开始出现为服装行业配套提供各种辅料、原材料的市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服装生产导致成品在工厂里无法库存,又一时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需要地方分销商和零售商来选购,这时候在华南、华东一些中心城市,以及靠近服装工业的二三线城市,大量批发市场就发展起来了。”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广州诞生了白马、红棉等服装专业市场,担负起为全国提供货源的责任。或因靠近服装原产地,或因交通便利等因素,杭州四季青服装、上海七浦路、东莞虎门富民等一批服装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杭州四季(常青)服装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丁智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看重服装批发市场的前景,1994年企业从运输队变身为服装批发市场,当时市场是一个三层建筑,一楼经营男装,二楼女装,三楼童装。
  “1998年之前比较平稳,之后是上升阶段,2003年达到一个高峰。高峰期日均人流量一般在1万-1.5万。”丁智恩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七浦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马路摊棚被拆除,统一建造了铁皮、铁架和卷帘门结构的摊位,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向东扩展到天潼路。向北扩展至塘沽路。
  曾几何时,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及国营市场的采购主要依赖于供销员四处奔波,“供销科”是最具代表性的名词。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商品由短缺走向丰富,甚至出现了商品积压的现象。   当企业需要依靠服装市场来连接生产和消费,代理制便一度成为服装经营的重要模式。
  上海新七浦服装批发市场企划部工作人员李峰(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服装企业需要靠批发商开拓销售渠道,同时批发市场的下级经销商又很分散。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服装批发市场起着纽带连接的重要作用。
  李峰回忆,2001年到2006年是七浦路的辉煌期。当时七浦路的热闹程度甚至要超过南京路,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拿货。江浙甚至安徽、山东等地的服装经销商都是七浦路的常客,有媒体曾报道,七浦路区域一年服装交易额最高曾达到50亿元。
  辉煌时期。对于七浦路的老板们来说,相较于担心货卖不出去,他们更担心的是拿不到货。跑厂家蹲点抢货是他们的常态。李峰更是用“躺着就能挣钱”来形容当年的红火。“大概到2008、2009年,我们新七浦的商户基本90%以上都是总代理了。”李峰说。

“不做电商等死”


  在王先庆看来,服装市场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2年前后。随着服装生产规模增长,丰富品种款式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到2012年。随着服装工厂、服装市场、服装渠道的发展。品牌化成为行业主流。
  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后。服装生产能力初步过剩,人们对品质、品位、个性化的需求上升,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带来线上线下的变革。
  2008年,淘宝商城上线;2009年,淘宝“双十一”购物节诞生;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达1682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64306.5亿元,同比增长32.4%。网络购物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拎着黑色塑料袋去服装市场扫货的日子已渐行渐远。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走向衰落。
  现如今的七浦路市场,人流早已不能与十年前相比。“不做电商等死”,有人甚至这样形容互联网带给商户的冲击。
  互联网、物流的发展带来渠道的变革,工厂不再依靠各级代理商,可以直接面对受众群,服装专业市场的作用在降低。
  上海七浦路豪浦服装城里,“慕邦”保安服专卖店的“少东家”王宽和妻子正忙着管理他们的天猫“慕邦旗舰店”。
  从父母手中接过生意时。王宽就感受到了生意的局限性,“服装销售的范围最多能到上海周边地区。”为了拓展客源,2010年他在网上开设了旗舰店。
  与父辈早出晚归,不是在店里,就是在工厂的状态不同,王宽靠一台电脑,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将总销售额做到2000万元,如今已经成为七浦路保安服行业的佼佼者。
  初次品尝到电商模式带来的甜头。王宽和妻子感慨,“线上的各方面宴在太惊人了,很多东西从没有设想过”。
  在王先庆看来。互联网推动了整个市场实现升级转型。
  “旧批发是以三线交易为主,而新批发要让物流和商流分离,现金、现货、现场都发散分离。市场提供时尚发布、品牌打造等非实物交易功能。服装专业市场从出卖商品到出卖服务,引领服装的潮流、趋势。”王先庆说。

线上线下融合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在繁荣市场、带动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903家,总成交额达到2.21万亿元。
  随着服装产业转移、产业链变化,广州、北京等城市的一些市场在外迁。2017年,北京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动物园、大红门等专业市场商圈基本完成了关停、腾退、搬迁、转型工作。
2016年1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一家童装企业员工在仓库备货,迎接“双十一”销售高峰

  王先庆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服装专业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已接近尾声,格局基本完成。并且,根据当前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整体而言,服装专业市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局面。
  “服装市场的使命和责任、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工厂把货送到这儿,下游的批发商来拿货、看样。现在的服装市场负责品牌展示和时尚发布。人们来这里是为了了解服装的流行趋势,而买货物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跟工厂下订单。”王先庆说。
  通过互联网将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是众多专业市场转型的选择。杭州四季青服装集团开发出“摩街”App,利用大数据实现以新批发、新零售、新网供、新特卖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转型,依靠“摩街”与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商对接;广州国际轻纺城推出了图片搜索找布、网站分类搜索找布、微信求购找布等App应用,解决了不同场景下采购商找布难题;东方丝绸市场推出线上展示与线下交易及移动相结合的“O2M”模式和跨境电商……
  除了走“互联网 ”的道路,卖设计也是一种升级。
  李峰告诉本刊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重品牌化发展。比如,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多年来积极推进品牌孵化,不遺余力地打造原创品牌,每年投入近500万元进行品牌推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表示,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定位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方向,而推动品牌建设则是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道路。
  布票时代造就一代吃苦耐劳的人,他们从苦难中开出花来;批发市场时代促成一群艰苦奋斗的人,他们惨淡经营。成为服装工业重要一环;电商时代催生了一批勇于创新的人,他们不惧风险,触网转型;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激励着更多的人勇于创新,打造核心优势。
其他文献
先明确角色定位  胡升华(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不少优秀科研成果选择优先用英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大量科研论文“交钱发出去”又“付钱买进来”,“两头在外”的现状导致不仅版权归国外出版商所有,成果首发权和话语权也受制于人。  从科技无国界、学术无问西东视角出发,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并无不妥。但在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的功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类似爱思唯尔和斯普林格这样的国际出版大鳄,利用科技期
巴西国博大火之后,近2000万件馆藏文物灰飞烟灭。这场“文化悲剧”,让巴西人悲伤。也给全世界的文博机构敲响了警钟。  作为民族历史的实证载体、人类文明的有形标示。每一件珍贵文物,几乎都躲过或大或小的浩劫,历经兵燹战乱而幸存,逃过天灾人祸而传世。  文物,珍贵而又脆弱。对今人来说,我们对文物的唯一权利是呵护。而在现代社会,呵护文物是专业文博机构的责任。  以巴西大火为鉴,中国应急管理部消防局近日下发
2016年我国外卖O2O市场规模达1524亿元。与此同时,外卖行业中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2017年1月,北京食药监局发布消息称,225家网上订餐店铺因“无证”被下线,涉及平台包括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严格要求会成为平台扩展线下业务的门槛,但是法律法规本身的精细化不足也会影响到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比如,如何实现对社交网络内的互联网餐饮服务的监管。  事实
“吃糖过多不利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无糖食品”,也就成了健康饮食的一大方向。  然而,在“甜味”和“健康”之间,人们往往在理智上选择健康,而在行动上选择甜味。“有甜味而不是糖”的甜味剂就获得了公众的青睐。做出“无糖食品”并不难,但“无糖而甜”才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自从19世纪末糖精面世以来,甜味剂就一直在批判和质疑中默默地赢得更多的拥趸。  对于饮料等一些食品,这些“高甜度、無热量”的甜味剂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产业不行文化“凑”的现象屡被媒体曝光。据《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为穿上“文化”的外衣,在一些没有特色文化资源更谈不上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本是老百姓的商铺门面房。门口却被白色罗马立柱阻挡;本是老百姓的自住房,屋外却被“穿”上统一的仿古建筑“服装”,“戴”上了灰瓦“帽子”。而一些原本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小镇,却遭到“开发式”破坏,以文化的名义毁了历史文
保定满城区高士生态水镇  “这里曾是一片丢弃垃圾的废地,现如今已建设了万亩花海、露天温泉泳池等绿色生态旅游项目。”2018年9月21日上午,参观者们来到保定市满城区神湖四季温泉小镇,随行工作人员的实时讲解声音从他们佩戴的蓝牙耳机中传出。  神湖四季温泉小镇是保定近年来打造国际田园休闲区的缩影,也是第二届保定旅发大会10个重点观摩项目之一。这个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四季盛开的花海已
文创衍生品的开发涉及设计、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对于博物馆来说,谁来设计、谁来生产、谁来卖,是一道道的选择题。  国宝级名画《乾隆南巡图》和稻香村、孝靖太后凤冠和佰草集、《溪山雨意图》和水星家纺……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如今正跨越古今时空,发生着化学反应。  稻香村在一款月饼的包装上使用了《乾隆南巡图》的部分图像,佰草集在其产品“新七白美白礼盒”上使用了孝靖太后凤冠的元素。  《乾隆南巡图》、
“如何让不同维度的测评最终整合为有机统一的考核,让能上能下成为干部任用的新常态,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时间,是一个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过程”    每个双周的周一,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委书记许晴都会来到县政府会展中心的“善政学堂”。  “我们点名让各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来‘摆擂台’,主题包括环境整治、工业4.0等。”许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干部们比拼知识、能力、实绩的综合测试,谁强谁弱一听一看便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就是一个新业态,管理方式要区别于一般贸易  早在2016年10月,郭尚伟所在的一个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群里,就有人颇为神秘地放出风声说,年底会有一个关于跨境电商新政(以下简称“4·8”新政)的重磅新闻出来。  让他没想到的是,谜底很快便被揭开。一个月后的11月15日,商务部发言人即公开表示,“4·8”新政延期至2017年底。这已是第二次延期,距离2016年5月25日的首次延期不足半年。
“我们不生产火车票,我们只做火车票的搬运工”。开通有偿抢票服务的平台把自己当成旅客的“上帝”,打着帮助更多人实现回家心愿的幌子营销自己。  回家心切的广大民众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再加上现行法规对“网络黄牛”的纵容姑息,让抢票软件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  如果说往年的“免费抢票”是“网络黄牛”们在灰色地带中韬光养晦,那么今年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有偿服务”就是对社会公众权益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公开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