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民间传统乐器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推广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挫琴”这种化石乐器与先秦时独有的击弦乐器“筑”加以比较,论证了筑在演奏形态上从“击”到“轧”的转化过程,从而得出了筑是弓弦乐器的先驱,在筑身上完成了从击到轧的演变,是最早的弓弦乐器的推论。而且挫琴技艺是潍坊本土的特色乐器,每一个潍坊人都有义务去保护与传承这门技艺。
  关键词:挫琴;历史;保护;传承
  一、 历史回顾
  青州挫琴是一种形制奇特而古老的乐器,目前仅见于青州。梧桐木作琴身,丝弦作琴弦,高粱秆作琴弓。青州挫琴艺术的起源涉及中国拉弦乐的起源甚至是世界拉弦乐的起源,对于研究古代音乐的发展沿革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2008年12月10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青州挫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引起音乐界强烈关注,一件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已经消失的乐器,“非遗”普查中不仅在青州市被重新发现,而且还是有着活态传承的技艺,使得中国拉弦乐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这件可以说具有“活化石”意义的乐器就是青州挫琴。
  1957年初,以当时的益都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刘新丰为主,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对挫琴艺术及演奏曲谱进行了整理,收录了近百首挫琴琴谱,曲目以四大调:《鸳鸯扣》、《四大景》、《满江红》、《叠落金钱》等抒情乐曲为主,都是基于挫琴独特的构造及特殊音色创作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民间老艺人颇受重视。1957年,已经是益都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赵彩云,参加了昌潍专区暨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他自己创作改编并演奏的挫琴《鸳鸯扣》获得了金奖。
  青州挫琴传承人——赵兴堂,1960年,年仅14岁的赵兴堂去东北谋生,祖父赵彩云也于当年去世。1962年从东北回来,赵兴堂发现祖父的奖章等东西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一本挫琴琴谱,他将它收藏了起来,才得以保存至今。
  从六七岁开始,赵兴堂就给祖父背琴,八九岁开始跟随祖父学琴,把挫琴的制作、演奏技艺都学到了。“文革”期间,赵兴堂家中的挫琴再次被毁了。赵兴堂再后来回忆时说道:“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知道挫琴是独一无二的,我一心想着把这个传承下来,再不传承就灭绝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家里生活条件的改善,赵兴堂根据记忆自己制作了一把挫琴,挫琴的演奏技艺和制作方法得以再次被传承了下来。直到现在挫琴的传承人赵珊珊继承祖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一份和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和长辈一起从事挫琴技艺的表演与传承。从小耳濡目染的接触挫琴,使得她对挫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赵珊珊曾经说道:“倘若我不从长辈手里将这门手艺接过来,挫琴技艺可能就要消失了,我不想看到那样。”和老一辈不一样,赵珊珊主要弹奏现代流行乐曲,不像老一辈主要弹奏民歌为主。所以想要推广与发展挫琴也是可以从这个思路去考虑的。
  二、 青州挫琴的保护与传承
  (一) 将青州挫琴与新媒体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当代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并不是很感兴趣,虽然现在传统音乐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是这些传统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沉淀而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不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愿意接触青州挫琴,激发年轻人对青州挫琴的兴趣。这是一个几千年的古乐器,在青州挫琴身上,他不只是一件古乐器,更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需要宣传,需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不能再只有民间老艺人去传承。
  (二) 将青州挫琴系统地整理传承。一个历史的传承与发现,需要文字的记载,这样后人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时代,我们不缺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青州挫琴的音质厚实,声音铿锵有力,适合表现大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感,但是这么美的声音,现在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现象,令人感到惋惜,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应对青州挫琴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传承,将其纳入我们的课程当中,让学生了解挫琴,对挫琴感兴趣,使挫琴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三、 总结
  青州挫琴,它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目前仅见于青州。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学生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是一个地区历史的缩影,面对这些古老乐器无人传承的局面,需要政府和有关机构施以援手,帮助青州挫琴可以一直流传,作为一个潍坊人,我们更加有義务让我们的本土乐器能够得以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听到来自几千年前的声音,传承挫琴之美,品读中国千年意象。
  参考文献:
  [1]杨国胜,王红军.青州挫琴,“活化石”的复活[J].齐鲁周刊,2014,(26):42-43.
  [2]定宜庄.《(咸丰)青州府志》(二十九卷).辛亥革命后的八旗驻防城:山东青州满城个案考察(1911-2003)[J].满族研究,2008,(4):84.
  作者简介:
  李意宪,徐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教师在开展“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立足于教材,通过有效的观察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模型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学科,教师要重视“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探索与其相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运用,是響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法等,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实现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必要性;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单一化的模式而向多元化发展。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摘要:如果说教师是园丁,那学生就是花朵;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耕耘,那么学生就是土地,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也可以说是教师工作的产品。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所以,教师的品德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灵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教師在教育的策划与实施中,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是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教师的工作底线。在我看来,师德的核心就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充满爱心,工作才有主
摘 要:近年来高考任务型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生活,并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添加具体任务指令以避免猜题套作抄袭。语文教师应如何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强化写作思维训练,熟练运用因果思维开展写作“为时而著”写作训练,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时代风貌的佳作。  关键词:任务型作文;因果思维;时代气息;写作教学  “文章合为时而著”,面对近年来高考任务型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生活,并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添加具体任务指令以避免猜题
摘要:要谈学科素养,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学科素养。本文概述了小学毕业班六年级英语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减负增效、提高小学英语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毕业班;学科素养;教学质量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
摘 要:简便计算不仅是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缩短计算时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简便计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采取科学的办法帮助学生改变对简便计算的错误认知,正确运用简算规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对策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简便计算不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近些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文本细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字、词、句、段、文的顺序一步一步细细剖析文章,然后围绕着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及讨论,进而总结出所学知识,最终达成共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在新形式上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进入一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就是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并由此开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问”,其次,要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要抓住教学机会,引导学生“会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思考;会问     一、 情景回放  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场景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的(Prob1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本课题组也将该教学法在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应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了教学质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特点;关键  如何保障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更新,而“微课”正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课内容丰富多彩,短小精悍,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