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后静息心率增快的影响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静息心率(RHR)增快的影响。

方法

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取1956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 619名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信息、吸烟饮酒情况、RHR及体检结果。将出生于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暴露组(3 190名),出生于1958年10月1日至1959年9月30日和1961年10月1日至1962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半暴露组(3 851名),出生于1956年10月1日至1958年9月30日和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对照组(11 578名),比较3组间RH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RHR增快的影响。

结果

饥荒暴露组及饥荒半暴露组的RHR分别为(74.34±9.71)和(74.41±9.48)次/min,均高于对照组[(73.90±9.4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对性别、年龄及体检等指标进行调整后,总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0(1.01~1.21);在男性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同样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5(1.04~1.28);女性人群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为0.92(0.74~1.14)。

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这种趋势主要存在于男性人群中。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主要指标包括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描述中国人群伤害的疾病负担现状。同时,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计算了标化死亡率,标化的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析1990年到2010年的变化幅度,
目的分析比较1990年与2010年中国归因于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主要指标包括恶性肿瘤的患病数、死亡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的患病率、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以此对1990年和2010年中国恶性肿瘤总体及不同种类恶性肿瘤的患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常用来评价流行病学中筛检试验的准确性及确定最佳临界值。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横断面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了解ROC曲线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进展,探索更多的适宜切点研究,可以为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建议。本文对ROC分析方法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检中的应用及软件实现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0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COPD的死亡、患病情况,及其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中国1990年和2010年COPD导致的DALY、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0年我国
目的探讨肥胖与中国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分析BMI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系统性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BMI与肺癌发病关系的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时间范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共检索到93篇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肥胖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合并OR(95%
目的分析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的儿童水痘突破病例发生率和疫苗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海县和余姚市为水痘监测点,以监测点2007—2010年出生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共57 180名。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其在2008—2013年期间水痘疫苗的接种和水痘的发病等资料,计算各出生队列的水痘突破病例发生率和疫苗效果,分别描述2008—201
期刊
三手烟被定义为停止吸烟后附着在室内物体表面,如墙壁、家具和灰尘颗粒上的残留烟草烟雾,以及从物体表面重新释放出来的气体和悬浮颗粒。三手烟还包括物体表面残留烟雾化合物与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反应产生的二代污染物。三手烟为隐藏的健康危害,婴幼儿的暴露要高于其他人群。本文总结了二手烟的老化过程和三手烟的产生机制;介绍了三手烟在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生物毒性和国内外场所污染等方面的研究现况;最后阐述了作者对三手
目的分析1990和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的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分性别和年龄对中国1990和2010年感染性疾病发病及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