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大学的“自由”和北大、中科大的“自由”大不相同,北大的“自由”强调政治,中科大的“自由”强调学术,而复旦的“自由”则强调生活。
校园BBS
一个即将离开复旦的毕业生在学校BBS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这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 这里的“自由”和北大、中科大的“自由”大不相同,北大的“自由”强调政治,中科大的“自由”强调学术,而复旦的“自由”则强调生活,生活之“自由”包含的是不受旧道德束缚、不受他人干涉。
复旦名师
周谷城:一人撰写中国和世界通史
陈建功:无怨无悔走我路
谈家桢:“流亡教授”和“赤膊教授”
复旦校友
童第周:70年代克隆鱼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竺可桢:“东方剑桥”的保姆
吴敬琏:敢说话的经济学家
复旦数学教授
周忆、李嘉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李骏、陈贵强、郁国梁:“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名师语录
“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大多数都成为什么CEO、CFO、CIO、CCO之类的,总是一个C加上结尾一个0,什么?CCO不知道?Chicf CultureOfficer,我呢,是大学财务系主任,也是个0,财务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呢?F.然后大学是University,所以呢……我就是UFO。”
——管理学院教授 车若山
“复旦有规定,副教授可以带研究生;可是我不带研究生,因为我自己写论文还不大会写,等我写论文很容易的时候,我才会带研究生。”
——数学研究所 傅吉祥
校园回忆
我是2002年考上复旦大学基础数学系的、但我的本科段学的却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多年了,大学那点浅薄的数学知识基本忘光了,像我们当时学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课程在我现在的工作上没有多大用处,但是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却能收获很好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了数学系主任雍炯敏的一句话,“学数学并不是将来一定要做数学,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个大学四年,真正影响我人生的还是大学里的校园生活,这四年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如何去恋爱,学会了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复旦大学比较自由,你可以去旁听那些你非常喜欢的课程;老师们也从不要求你在课程上多么出色,他们会告诉你应该看哪些书,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如何使自己的思维更灵活,逻辑推理更到位。
可以说复旦这种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前几日,我在复旦校园BBS上看到某杂志记者借“贾君鹏事件”问雍炯敏老师这样的问题,“数学是寂寞的,大多数人看不懂你的研究成果,你研究的是不是寂寞?对此你怎么看?”对此雍炯敏老师回答说:“知道科学家对什么事最感兴趣吗?是当他遇到无法一眼看到答案的问题时他最感兴趣,数学家喜欢挑战,喜欢花时间去思考,我愿意做这样亲近数学的人。”
从论坛上的留言我们便能看小复旦大学的某种自由思想和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总能使我回想起复旦大学那些飘荡在记忆深处的点滴正是这样一个人生转折的摇篮,才使得我如今的生活这么明媚。
校园BBS
一个即将离开复旦的毕业生在学校BBS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这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 这里的“自由”和北大、中科大的“自由”大不相同,北大的“自由”强调政治,中科大的“自由”强调学术,而复旦的“自由”则强调生活,生活之“自由”包含的是不受旧道德束缚、不受他人干涉。
复旦名师
周谷城:一人撰写中国和世界通史
陈建功:无怨无悔走我路
谈家桢:“流亡教授”和“赤膊教授”
复旦校友
童第周:70年代克隆鱼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竺可桢:“东方剑桥”的保姆
吴敬琏:敢说话的经济学家
复旦数学教授
周忆、李嘉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李骏、陈贵强、郁国梁:“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名师语录
“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大多数都成为什么CEO、CFO、CIO、CCO之类的,总是一个C加上结尾一个0,什么?CCO不知道?Chicf CultureOfficer,我呢,是大学财务系主任,也是个0,财务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呢?F.然后大学是University,所以呢……我就是UFO。”
——管理学院教授 车若山
“复旦有规定,副教授可以带研究生;可是我不带研究生,因为我自己写论文还不大会写,等我写论文很容易的时候,我才会带研究生。”
——数学研究所 傅吉祥
校园回忆
我是2002年考上复旦大学基础数学系的、但我的本科段学的却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多年了,大学那点浅薄的数学知识基本忘光了,像我们当时学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课程在我现在的工作上没有多大用处,但是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却能收获很好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了数学系主任雍炯敏的一句话,“学数学并不是将来一定要做数学,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个大学四年,真正影响我人生的还是大学里的校园生活,这四年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如何去恋爱,学会了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复旦大学比较自由,你可以去旁听那些你非常喜欢的课程;老师们也从不要求你在课程上多么出色,他们会告诉你应该看哪些书,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如何使自己的思维更灵活,逻辑推理更到位。
可以说复旦这种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前几日,我在复旦校园BBS上看到某杂志记者借“贾君鹏事件”问雍炯敏老师这样的问题,“数学是寂寞的,大多数人看不懂你的研究成果,你研究的是不是寂寞?对此你怎么看?”对此雍炯敏老师回答说:“知道科学家对什么事最感兴趣吗?是当他遇到无法一眼看到答案的问题时他最感兴趣,数学家喜欢挑战,喜欢花时间去思考,我愿意做这样亲近数学的人。”
从论坛上的留言我们便能看小复旦大学的某种自由思想和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总能使我回想起复旦大学那些飘荡在记忆深处的点滴正是这样一个人生转折的摇篮,才使得我如今的生活这么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