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民族化过程研究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音乐在近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期间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音乐的发展受到一些影响.在近代,音乐文化的“左倾”思想使得学者一味追求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歌曲,致使我国的本土民族音乐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有些民间音乐甚至濒临失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思想前卫的学者推动下,中国音乐又出现了民族化的趋势,开展了一些民族文化复兴相关的改革运动.这一趋势与过程对现代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民族化过程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在探究过程中,也能看出学者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方法论来辩证地推动其民族化发展.
其他文献
1973年,罗兰·巴特发表的《第三次意义:爱森斯坦电影剧照研究笔记》一文指出:“一张影像可以只是叙事的,而不属于一个叙事.”单帧的电影画面,同样可以激起观众的丰富联想,并且充满戏剧化的可能,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成为其艺术感染力的核心.实验电影在对视听语言的运用中,构建并影响了电影本体语言的发展,且使影视艺术立足于跨文化传播的秩序上.实验电影的“实验性”体现在艺术语言的提取方式和抽象化处理,使得实验电影虽具有“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与效果,但仍然有着可分析的语法逻辑.从实验电影中视听语法的角度,分析其在电影艺术
戏曲文化具有漫长的发展演变历史,其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可被看作群众生活中重要的大众文化.在新媒体出现后,传统戏曲获取新型传播方式,能够实现短时间、高效率、大范围的文化传播目标,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转化传播路径成为传统戏曲行业所面临的必然挑战.现对传统戏曲的主要媒介形态展开分析,研究传统戏曲传播环节中新媒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列举转化传播方式的途径.
舞蹈艺术的创作中,无论哪种创作类型都是创编者结合生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或者经典著作等改编的.因此在舞蹈的形象塑造方面必然会融合生活元素,体现出情境性.情节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中是推动舞蹈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情节的展示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引发情感共鸣.主要对舞蹈作品中情节的表现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之间存在着对立性和依赖性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有效协调,有利于提升艺术表演的影响力.因为不同声乐作品的内在情节与主题要素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内涵十分独特,通过声乐表演和钢琴伴奏的协调,有利于强化声乐演唱技巧,并在其中融入个人情感,使声乐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升华.
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音乐便是其中之一,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历史文化.近些年来文化强国的思想认知使得民族音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新时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陇剧属于板腔和曲牌结合变化体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板式:一是结构整齐、单一,富有较强规律的板腔体、曲牌体;二是结构复杂、凌乱,虽有其固定模式,但唱腔句数不定的曲牌式结构.rn一、板腔体的主要特征rn1. 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每两句为一乐段,用传统演唱法每一句唱词,分为两个乐句(一般乐段为四个乐句),乐句与乐句直接用小过门断开,四个乐句结束后演奏一个较长的大过门,然后再按同一方法和步骤接下个乐段,只要每一乐段的四个乐句唱词字数规律,小过门及大过门都不变化.
期刊
山东是我国较早出现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期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山东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石可反映出汉代百戏在山东流行的情况.豫剧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当时只是在河南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小令,后来吸收了各地的演唱表演艺术而形成现在的韵调,清朝时被称为河南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豫剧.以较早完成体制改革的聊城市豫剧团研究为起点,通过对剧团的历史沿革进行细致梳理,结合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以期为推进和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提供思路,为其他正深陷改革旋涡的传统戏曲剧团提供样本,为山东乃至全国
审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每个人都憧憬美、欣赏美、追求美.民族舞蹈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瑰宝,其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同时还融入了民族文化,人们在欣赏民族舞蹈之美时,也能深刻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感受其优美的舞蹈动作以及动听的配乐.就现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彝族文献中有关音声与疾病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彝族传统观念中音声应用于疾病的预判与治疗是人与其共生环境相融合的表现,因此,彝族音声治疗的传统是综合了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器质性病变以外的音声因素,达到预判或治愈疾病的目的.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戏曲的靓丽名片,是湖湘人民生产生活的书写与舞台呈现,优美的声腔表现及综合性声腔体制无一不展现出其丰富的艺术张力和审美自觉.旧有的声腔体制为花鼓戏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表现出板式单一、节奏变化小、情感不浓的问题.综合性的声腔体制,既在旧有腔体下创造新的基调,丰富了传统,又突破了原曲的“方块结构”,增加了必要的节奏层次和旋律变化,创作花鼓戏唱腔的板式和板式组合,使旋律更具有典型形象的表现意义,不再是川调方块结构的重复,而是使音乐的各种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在声腔的表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