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在我国7个城市儿科应用现状与合理应用评价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利巴韦林在我国7个城市儿科应用现状,初步评价其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利巴韦林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3 年 1 月1日至2017 年 12 月31日抽取7个城市107家医疗机构的样本处方,统计相关信息,以国内外利巴韦林说明书、相关指南为依据,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 利巴韦林在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中占很大比例(49.4%).儿科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支气管炎、肺炎以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应用利巴韦林的儿童患者主要集中在1~2岁和3~5岁.儿科应用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40.43%).结论 利巴韦林的应用存在超适应证和超年龄使用的不合理性,应建立针对利巴韦林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其在儿科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莨菪子等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地方品种收载的有毒种子类药材进行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为有毒中药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种子类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横切面微形态进行观察,总结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从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断面特征等方面对微性状进行描述,对其性状鉴别特征进行有效补充和提高;从表面特征及附属物特征对粉碎后的药材超微结构进行总结,对粉碎后有毒药材的显微鉴别提供专属性较强的鉴别依据.结论 因大小、形态及表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儿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诊治的84例儿童RA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DMARDs组和维甲酸联合组,每组42例.cDMARDs组予以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的用药方案治疗,维甲酸联合组在cDMARDs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组均于干预6个月、干预1年时进行近远期综合疗效评估,并观察2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年时的主观疗效性指标、客观疗效性指标及影像学相关指
目的 观察抗柯胶囊总皂苷抑制柯萨奇病毒B型(CV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接种病毒液的方式建立体外细胞感染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测定抗柯胶囊总皂苷对CVB3、CVB4、CVB5株50%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情况;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抗柯胶囊总皂苷可明显抑制CVB3、CVB
目的 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5种有毒中草药的叶片部位进行形态结构鉴别,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进行超显微结构鉴别研究.结果 八角枫叶有不定式、平轴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棒状非腺毛,主脉有2个外韧型维管束;白屈菜叶有不定式、环式2种气孔类型,下表皮有单柄腺毛和多细胞非腺毛,主脉含1个外韧型维管束;断肠草叶表面有散落针晶,平轴式、不定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主脉含1个周韧型维管束;龙葵叶有不定式、不等式、辐射型3种气孔类型,多细胞非腺毛,主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对花椒进行毒性考证,从品种、产地、药性、炮制等角度探寻对花椒毒性的影响,为现代花椒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基于历代本草古籍梳理花椒的毒性记载,探寻花椒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古籍所载花椒可分为药用花椒与食用花椒2类,蜀椒、秦椒等药用花椒品种的毒性高于食用花椒.花椒属火、性热、气味辛烈,久食、多食会引起邪火上炎,导致气喘、牙痛、目昏等不良反应.通过加热、捡净、与他药同制等方法炮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花椒的毒性.结论 花椒的毒性与品种、产地、炮制方法、服用方法及患者体质有一定相关性,临床
目的 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 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功效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地最早为今山西大同山中,现在以陕西产量大、质量佳.甘遂为有毒药材,为降低毒性,保障用药安全,历代本草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甘遂为“泄水之圣药”,有毒,虚者忌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结论 通过对中药甘遂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为规范市场流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桂枝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以桂皮醛、肉桂酸、桂枝对照药材为对照品,对桂枝药材进行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条件的研究;并对不同产地的桂枝药材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检出,重现性佳.含量测定方法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桂枝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同时检测桂枝中的桂皮醛、肉桂酸,可为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目的 为确保雷公藤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雷公藤药材基原进行文献考证,并建立特异性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查阅文献对雷公藤基原进行考证;对雷公藤及混伪品DNA条形码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具有稳定差异的特异性鉴别位点,设计鉴别引物,优选出特异性快速PCR扩增条件.结果 文献考证发现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在植物形态特征、药用部位次生代谢产物特征及遗传信息系统分化特征上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种间界限模糊.建立可用于鉴定雷公藤药材真伪的特异性快速PCR方法,所有正品雷公藤在300~400 bp
目的 对何首乌中的天然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天然产物聚类方法,为后续化合物挑选、药理筛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从文献中收集并整理何首乌天然产物,选择二苯乙烯类、蒽醌类等主要类别化合物作为聚类对象,转换为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并使用rdkit提取化合物的扩展连通性指纹和理化性质作为特征,经过方差筛选得到有效的特征.使用谱聚类算法,对何首乌天然产物进行聚类,以Calinski Harabaz(CH)指数作为评估指标,优化聚类参数.采用优化后最佳参数对化合物进行聚类,分析各类别的特点
目的 分析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牙科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中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报告257例,汇总分析.结果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多在10 min内发生,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心血管系统、全身性为主.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生产企业应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