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儿歌帮助记忆数学公式或概念,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单调枯躁的长跑运动,配上音乐练习,运动员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同样,在武术教学中选用节奏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动作的掌握和学习,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堂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把音乐应用于武术教学中,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套路是集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于一体的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项目,它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而技击性动作又表现出非常复杂和多部位、多角度、多方向的特点。对于没有多少基础的学生来说,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并在演练中将它们表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多讲、多示范、多练习的方法去强化动作,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紧张,尤其在课的后半部分,学生练习时更会感到单调乏味,逐渐形成疲劳感,所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研究表明:音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通过声纳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丘脑下部,使体内反应物质上升,产生心率加快,血容量增大,供氧能力改善,肌肉协调性增强,能够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体的唤醒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动员起人体机能。在音乐中进行武术教学就是把旋律的空间和节奏的时间与运动的技能、技巧等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音乐的意境、情感与运动技能、运动方位结合起来。所以,一首雄壮而有气势的歌曲能使人激情满怀, 情绪激荡,自然就为学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思想活跃,记忆力增强。由此,当歌曲与武术动作编排在一起时,动作就容易记住,并且不易忘记。
1.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选用不同音乐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太极拳轻柔舒缓,少林拳威猛刚勇。那么在音乐的选配上就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进行;如太极拳教学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色,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
2.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来选配音乐
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而攻防技击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武术的具体动作,武术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武术教学中如果配以音乐,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武术的劲力特点,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不妨选用一些常见影视中的配乐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特别是武术中富有顿挫的动作对节奏的影响特别强烈,音乐的影响也同样明显。通过对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在什么地方该顿,在什么地方该挫,加强动作的节奏。
3.在器械和对练的教学中利用夸张的音乐声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练习方法
在对练中由于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接触的时机和接触时发力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单纯的讲解不容易说清楚,如果利用音乐来模拟和暗示,那么这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对音乐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的变化,结合动作的变化,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战斗感,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来理解武术。同理,在器械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影视武侠片中的金属碰击声和金属与空气的摩擦时产生的一种金属声来渲染练习的气氛,学生自然练起来就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但在教学中要适当控制,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反而有碍动作的学习。
4.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灵活运用音乐的辅助功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来运用音乐。一般在初学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来决定如何使用,因为学生最初掌握动作时,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主要借助于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肌肉运动,这个阶段播放音乐,由于听觉中枢的高度兴奋,反而容易引起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逐渐产生抑制,而不利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音乐一般用于上课的引入阶段、主要阶段、改进以前学过的动作时以及结束阶段做呼吸运动放松时,因为根据优势定则,把放松的注意力吸引到令人愉快的附带的刺激上来,不仅不会对主要活动带来危害,而恰恰相反,反射地加强和减轻这一活动,可以引起对抗肌和不参与活动的肌肉更充分放松。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同样,在武术教学中选用节奏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动作的掌握和学习,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堂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把音乐应用于武术教学中,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套路是集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于一体的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项目,它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而技击性动作又表现出非常复杂和多部位、多角度、多方向的特点。对于没有多少基础的学生来说,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并在演练中将它们表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多讲、多示范、多练习的方法去强化动作,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紧张,尤其在课的后半部分,学生练习时更会感到单调乏味,逐渐形成疲劳感,所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研究表明:音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通过声纳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丘脑下部,使体内反应物质上升,产生心率加快,血容量增大,供氧能力改善,肌肉协调性增强,能够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体的唤醒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动员起人体机能。在音乐中进行武术教学就是把旋律的空间和节奏的时间与运动的技能、技巧等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音乐的意境、情感与运动技能、运动方位结合起来。所以,一首雄壮而有气势的歌曲能使人激情满怀, 情绪激荡,自然就为学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思想活跃,记忆力增强。由此,当歌曲与武术动作编排在一起时,动作就容易记住,并且不易忘记。
1.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选用不同音乐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太极拳轻柔舒缓,少林拳威猛刚勇。那么在音乐的选配上就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进行;如太极拳教学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色,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
2.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来选配音乐
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而攻防技击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武术的具体动作,武术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武术教学中如果配以音乐,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武术的劲力特点,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不妨选用一些常见影视中的配乐来诱导和启发他们练习,特别是武术中富有顿挫的动作对节奏的影响特别强烈,音乐的影响也同样明显。通过对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动作在什么地方该顿,在什么地方该挫,加强动作的节奏。
3.在器械和对练的教学中利用夸张的音乐声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练习方法
在对练中由于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接触的时机和接触时发力的大小不好确定。如果单纯的讲解不容易说清楚,如果利用音乐来模拟和暗示,那么这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对音乐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的变化,结合动作的变化,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战斗感,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来理解武术。同理,在器械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影视武侠片中的金属碰击声和金属与空气的摩擦时产生的一种金属声来渲染练习的气氛,学生自然练起来就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但在教学中要适当控制,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反而有碍动作的学习。
4.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灵活运用音乐的辅助功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来运用音乐。一般在初学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来决定如何使用,因为学生最初掌握动作时,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主要借助于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肌肉运动,这个阶段播放音乐,由于听觉中枢的高度兴奋,反而容易引起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逐渐产生抑制,而不利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音乐一般用于上课的引入阶段、主要阶段、改进以前学过的动作时以及结束阶段做呼吸运动放松时,因为根据优势定则,把放松的注意力吸引到令人愉快的附带的刺激上来,不仅不会对主要活动带来危害,而恰恰相反,反射地加强和减轻这一活动,可以引起对抗肌和不参与活动的肌肉更充分放松。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