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张文驰的去年今日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那是自然送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2011年的夏天,襄阳城简直可以用火炉来形容。18岁的高三毕业生张文驰怀着激动的心情,跟他的同学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不同的是,别的同学都精神饱满,而张文驰偏偏在这个时候生病了。
  高考成绩很快出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张文驰第一次真切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故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那就太平淡无奇了。可是,故事偏偏发生了转折。
  就在高考结束之后的2011年10月。已经在复习准备次年高考的张文驰接到一个消息,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俗称“中华骨髓库”)140余万份数据检索中,他与福建省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此前,张文驰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并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那还是半年前的事情,离高考还有两个月了,尽管学习很忙,张文驰还是跑到医院伸出了自己青春的胳臂。献血完毕,张文驰又毫不犹豫地在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配型成功,张文驰也很激动。这一刻,张文驰想起了半年前因为健康原因自己在高考中失利的情景。一个人一旦没有健康就什么都没有了,连追求梦想的可能都没有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更何况,这一次不是拯救一个人的健康,而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生命,那是自然送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曾经这样深情地赞美过生命。是啊,生命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珍贵,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怎么在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这颗宝石上雕琢出美丽的图案呢?
  张文驰当即确认了他的捐赠意愿,没有半点犹疑。
  时间一晃就到了2012年2月,一个崭新的春天来了,新一年的高考也马上就要到来。就在这个时候,张文驰接到了骨髓库湖北分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根据患者病情,捐髓最佳时机计划定在2012年3月下旬。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患者病情可能恶化。
  “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张文驰平静地说,“如果因为备考而耽误患者治疗,我会后悔。”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张文驰按照约定时间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此时,离张文驰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只剩下70多天。
  2012年3月26目上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张文驰为身患白血病的福建小男孩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很快,造血干细胞植入完成的消息传来,尽管很疲惫,张文驰还是欣慰地笑了。
  高考可以重来,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当张文驰捧着课本再次漫步在熟悉的校园时,浩荡的季节正像美丽的青春一样扑面而来,激情如火的校园正勃发着年轻的朝气和生机。
  那些世界上最美丽的宝石们。经过善良和仁爱的精心雕琢之后,正在阳光下闪耀着最灿烂的光辉。
其他文献
夏天的荷花塘,是有土腥臭的,肯定还有蚊子造访。但到了散文家笔下,却可以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到了歌手嘴里,又成了一首好听的歌。  一个雨夜,几个男人窝在一起喝茶。聊着聊着,其中一位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上苍再给你一次恋爱的机会,你还会选择自己的妻子吗?  座中的一位“文艺男”说,我会寻找“莉香”作为妻子。  “莉香”是谁?  “文艺男”说,她是很多年前一部叫《东京爱情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中的主角。她长得并
许多同学都在拼命往外企挤,所以,当我被德国一家公司录取之后,同类的眼光可谓艳羡至极。  馅饼就是前天掉下来的,那封电子邮件不知被她们宣读了多少遍,我也沉浸在极度的快乐之中。本打算今晚请同学们大搓一顿,以表庆祝,未曾想第二封电子邮件接踵而至,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老板生日,请我周末去老板家庆祝。  秘书还没上任,先要去老板家赴约,其中奥妙,不言自明。同学们纷纷感叹,天下果真没有免费的午餐,叫我小心为妙
今年夏天,我們离开40℃高温的江南,奔赴向往已久的大西北,寻觅丝绸之路上的壮美与沧桑。  我们到达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时,太阳还躲在云层里,湖边的风呼呼地撞过来。身着夏装的我们冷得哆哆嗦嗦,连忙在入口处租了厚实的军大衣,坐上观光车到达景区中心。我们沉醉在澄碧的湖水里,游玩了近三个小时,重新坐上观光车出去。不曾想出口与入口不是同一个地方,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而同行的人已经在旅游车上催我们。这样,租来的军
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人,字纕蘅,号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毕沅参加会试之前,是清廷军机处的职员。乾隆二十五年的礼部会试,他和单位同事诸重光、童凤三都参加了考试,并且发挥得都不错,考得都很理想。  会试结束后的两天时间,是主考官阅卷的时间。那年的殿试,又是主考官由原来的14人减为8人的第一年,蒋溥、秦蕙田、介福、张泰开等8个阅卷的考官有2个是大学士,6个是院部大
颇具传奇色彩的已故教授杰罗姆·雷特文,生前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与生物工程名誉教授、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以奔放的“浪漫主义”态度应对严谨的“科学家”生活,是杰罗姆一生的待人行事准则,而这个特质也渗透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育人。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严师,想要成为他的学生,是一件“很容易却又很困难”的事,很容易是因为他收学生的方式很浪漫,很困难是因为他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很严谨。生性浪漫的他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我无意间发现了一家名为“蜗牛”的邮局。进去一探究竟后,我才知道这家“蜗牛”邮局简直太有创意了,它成为我此次安卡拉之行最难忘的事物。  这家“蜗牛”邮局名副其实,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慢”,到这家邮局邮寄信件或物品,最快也要等到1年后,对方才能收到,最慢的甚至要到半世纪后。  在“蜗牛”邮局里,人们要寄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人要寄信和礼物给多年后的自己或亲朋
大约十年前,我教一群孩子航行。他们都很聪明、充满热情,跟别的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这是一群严重残疾的孩子,他们当中有三人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已经丧失知觉;一个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且右手臂畸形;另外两个是脑瘫儿,走路有困难。  我永远忘不了第七个小男孩,我叫他马修。他深受脑瘫的折磨,加上长期不运动,他的两只手和两个胳膊都因此变得畸形;他的后背弯曲,面部变形,双腿也不听使唤;他甚至连笑的时候,都只能艰难地发
我怀念过去的你,怀念我留在单车上的17岁,怀念曾经因你的一阵微笑而激荡起来的风,夹着悲欢和一去不再回来的昨天,浩浩荡荡地穿越我单薄的青春。明亮、伤感、无穷尽。    1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谁可以相信这是我一年多以前想要出的书的名字。那个时候我高三,在一种单纯可是近乎残酷的时光里,在一种仰望和低头的姿势里,想着不可接近可是又格外真切的未来,我在想那个夏天里看不到整片阳光的大学,我在想我应该对
可口可乐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口味的加料饮料,但产品上市,销售成绩一塌糊涂,仅一年时间,公司总销售额就下降了6000万美金。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杰克·斯塔尔百思不得其解:就算顾客再挑剔,也总有一种口味适合呀,怎么加料饮料就这么难销呢?  终于,他在一段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顾客:老板,来一罐可乐。  店老板: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顾客:可口可乐。  店老板:碳酸的还是加料的?’顾客不由好奇:可
假如你有机会去听麻省理工学院沃尔特H·G·卢因教授的物理学讲座,你将惊讶地发现这位有名的教授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坐在讲台后,你也看不到他对着笔记本或者投影屏幕向观众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事实上,你更可能发现他正在天花板上荡秋千以演示钟摆是如何运动的;或者用小猫的卷毛猛击一个学生以产生一个电荷。“学生们可能记不住一个复杂的方程式,”他说,“但是他们肯定能记住一个在空中飞翔的教授。”  沃尔特的学生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