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气流对雾滴运动与分布特性的影响

来源 :农药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旋翼无人机由于其质量轻、操作灵活、飞行稳定等优势,已成为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上的主流机型。为探究多旋翼无人机旋翼气流分布特性及其对雾滴运动和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大疆MG-1P型八旋翼植保无人机的下洗气流场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了旋翼气流对喷雾雾滴的速度、粒径和沉积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的强度伴随测试层高度的下降而降低,机体正下方的气流速度方向近似于竖直向下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位于机体两侧区域的气流呈“先收缩、后扩张”的喇叭状,近地位置测试点L和M的气流方向均指向测试区域外侧斜下方,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71.3°和81.5°。整体而言,无人机机身两侧旋翼下洗气流的速度和方向呈对称分布。在旋翼静止时喷雾雾滴的沉降速度较慢,各测试层及测试点的雾滴速度均低于1 m/s。无人机悬停时其旋翼风场极大地提高了雾滴速度,且雾滴速度分布特性与旋翼风场强度高度吻合。与旋翼静止相比,无人机悬停时产生的高速下洗气流可致使雾滴粒径增大。雾滴的沉积分布效果在距离地面20 cm处最好,其在旋翼静止和悬停条件下的平均沉积量分别为4.69 μL/cm2和5.85 μL/cm2,沉积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81%和36.87%。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可有效提高喷雾雾滴的沉积量和分布均匀性。本研究可对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气流优化、雾流场与气流场的耦合以及提高喷雾液的利用率和分布均匀性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艰苦奋斗,使得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沦,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艰苦奋斗精神早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结构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继承和不断发扬光大。大学生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做好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尤为重要。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现代科技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过程、场景等因素与特征,将多领域融合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单一的训练进行综合性、多领域交叉融合进行实训辅助,构建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复杂网络在机电产品的相关研究中应用广泛,产品变更设计、装配规划以及零件识别等领域都会涉及到复杂网络。通常把产品系统抽象成网络模型,进而对网络中的信息流及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网络可视化旨在优化网络的布局结构,增加美观性和可读性,是复杂网络研究过程中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一步。良好的布局能够清晰地展示有网络中的有效信息和动态行为。本文以机电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works API对产品的特征参数进行提取
<正>阅读是一种提升自我理解能力、获得自我成长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期刊
文章通过对大型特种工程车的发动机散热风扇的外形尺寸、启停条件、最高转速、隔音材料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将工程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降低了10%,该方法对同类工程设备的降噪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语法填空题是在新高考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也是英语教学重点由知识向语法技能转变的表现。如今,在英语考试中,语法填空题已经成为一种必考题型,而且有取代单项选择考题的趋势,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法填空题解题能力,也成为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入手,就语法填空题的解题策略做出了研究,希望能为同仁进行语法填空题教学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
期刊
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维持细胞稳态。病原体感染触发的自噬可特异性地抑制机体内细菌的复制,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然而,许多病原微生物已进化出一系列对抗自噬的机制。本文综述聚焦胞内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要概述胞内菌如何被自噬靶向清除,以及胞内菌如何调控自噬以促进其在细胞内的生存与繁殖。
互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节初中语文优课的课堂结构、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教师对学生的强化进行分析,以期对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