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多年来,英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英语教师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阅读材料狭窄,内容陈旧。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手中的材料往往陈旧,过时,题材也很狭窄,因此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训练方法单一呆板。平时训练阅读时,由教师找几篇现成的材料,教师教的机械,学生学的乏味。这样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再次,训练阅读不能做到循序渐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教师选取的材料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致使学生在同一层面上重复过多,当然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而近年来兴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这一要求成为可能。因为网络就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优点。就目前技术来看,广大英语教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较多,却探讨的不够深入和全面。为此,本文想就此问题提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阅读网络性息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就是因特网。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已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2.网络资源的优化问题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因此,网上资源必须得到净化和优化。笔者认为,选取阅读教材大体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1 拓展性
从网上选取的材料应对教材的内容有所拓展和补充,而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例如,为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教《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时,笔者认为从网上下载了富兰克林的更多的事迹让学生阅读,通过一周的课外阅读,学生基本能懂富兰克林的一生。实在难懂的句子,笔者便让他们看从网上下载的贴在教室墙上的中文译文。最后让他们用英语写概要,以检测其阅读情况。通过了解,多数学生就此后产生了阅读英语原著的欲望。
2.2 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不仅指选取材料要讲究,还应注意材料选用的时机。教师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用最新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同时,对各个领域的最新材料应特别关注,例如:朱镕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 ,赢得了中外记者的广泛赞誉,学生对朱总理的演讲也极为敬佩。为此,笔者不失时机的从网上下载了朱总理答记者问的英文稿,印给学生阅读。虽然对高中的学生来说,短短的一篇文章中生词多达180多个,但由于他们看过“答记者问”的实况,基本都能读懂。又如,美国新总理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期待在“共同的利益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重建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能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他们的阅读兴趣大增,以后每遇热点问题,都不禁要读一下英文版的文章。
2.3 趣味性
由于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极强的阶段,他们经常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和幽默故事,贴在墙上,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得到片刻的轻松和休息。总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阅读热点。
3.网络资源的分层阅读
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时,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四个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 激趣性阅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广泛选材,并适当加以改写,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一环节的特点是阅读材料的内容浅显,体裁广泛,趣味性强,阅读量大,其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到英语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从而激活其阅读动机。
3.2 理解性阅读
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寻找事实,论点,论据,并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根据事实作出判断以及归纳主题思想。此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准确率作出具体要求;同时,对阅读中的词汇(含生词,词组)也作出要求,并以适当的检测。
3.3 评价性阅读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体裁,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等判断作者的观点,并根据语篇的语气对未提及的事实或观点作出推论,对人物性格作出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3.4 提高性阅读
它的目的在于各取所需,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松散控制(激趣性阅读)到紧密控制(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再到松散性阅读(提高性阅读),各个环节应自然度过,相互渗透。
4.网络资源利用的实践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大体实现了一些目标:
4.1 利用网络资源的及时性,使学生关注的热点与阅读教材同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训练的热情,使学生爱读,会读。
4.2 利用网络资源的广泛性,一方面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满足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需要。同时,通过大量阅读是学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显著提高。
4.4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相结合,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手段,提高阅读效率。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情境,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到活的语言以及语言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比如:网上资源如何得到净化;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思想更快,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如何把阅读材料和课件制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首先,阅读材料狭窄,内容陈旧。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手中的材料往往陈旧,过时,题材也很狭窄,因此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训练方法单一呆板。平时训练阅读时,由教师找几篇现成的材料,教师教的机械,学生学的乏味。这样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再次,训练阅读不能做到循序渐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教师选取的材料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致使学生在同一层面上重复过多,当然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而近年来兴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这一要求成为可能。因为网络就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优点。就目前技术来看,广大英语教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较多,却探讨的不够深入和全面。为此,本文想就此问题提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阅读网络性息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就是因特网。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已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2.网络资源的优化问题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因此,网上资源必须得到净化和优化。笔者认为,选取阅读教材大体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1 拓展性
从网上选取的材料应对教材的内容有所拓展和补充,而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例如,为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教《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时,笔者认为从网上下载了富兰克林的更多的事迹让学生阅读,通过一周的课外阅读,学生基本能懂富兰克林的一生。实在难懂的句子,笔者便让他们看从网上下载的贴在教室墙上的中文译文。最后让他们用英语写概要,以检测其阅读情况。通过了解,多数学生就此后产生了阅读英语原著的欲望。
2.2 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不仅指选取材料要讲究,还应注意材料选用的时机。教师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用最新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同时,对各个领域的最新材料应特别关注,例如:朱镕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 ,赢得了中外记者的广泛赞誉,学生对朱总理的演讲也极为敬佩。为此,笔者不失时机的从网上下载了朱总理答记者问的英文稿,印给学生阅读。虽然对高中的学生来说,短短的一篇文章中生词多达180多个,但由于他们看过“答记者问”的实况,基本都能读懂。又如,美国新总理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期待在“共同的利益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重建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能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他们的阅读兴趣大增,以后每遇热点问题,都不禁要读一下英文版的文章。
2.3 趣味性
由于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极强的阶段,他们经常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和幽默故事,贴在墙上,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得到片刻的轻松和休息。总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阅读热点。
3.网络资源的分层阅读
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时,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四个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 激趣性阅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广泛选材,并适当加以改写,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一环节的特点是阅读材料的内容浅显,体裁广泛,趣味性强,阅读量大,其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到英语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从而激活其阅读动机。
3.2 理解性阅读
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寻找事实,论点,论据,并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根据事实作出判断以及归纳主题思想。此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准确率作出具体要求;同时,对阅读中的词汇(含生词,词组)也作出要求,并以适当的检测。
3.3 评价性阅读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体裁,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等判断作者的观点,并根据语篇的语气对未提及的事实或观点作出推论,对人物性格作出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3.4 提高性阅读
它的目的在于各取所需,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松散控制(激趣性阅读)到紧密控制(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再到松散性阅读(提高性阅读),各个环节应自然度过,相互渗透。
4.网络资源利用的实践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大体实现了一些目标:
4.1 利用网络资源的及时性,使学生关注的热点与阅读教材同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训练的热情,使学生爱读,会读。
4.2 利用网络资源的广泛性,一方面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满足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需要。同时,通过大量阅读是学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显著提高。
4.4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相结合,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手段,提高阅读效率。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情境,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到活的语言以及语言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比如:网上资源如何得到净化;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思想更快,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如何把阅读材料和课件制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