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低分现象的能力归因分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247-01
  每次评析完地理试卷后,教师都要求学生反思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时教师还就考试问题与学生交流,以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与学习情感。但在与学生的深入交谈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分析自己的得失,无法给自己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为此,需要地理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对考试成绩进行归因分析,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终身学习。
  由于地理学科在中学的地位相对较低,更容易导致学生将成绩差的原因归因于外在原因。具体表现在学习时间较短,与教师的接触较少,学科内容单调,地理概念、原理与自然科学结合紧密,地理成因受多种因素制约,试题中专业术语太多、内容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等。受地理学科在课程伊始难度较大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错误的归因分析。作为负责任的地理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知识点产生错误的原因,教会学生必要的技能操作程序,指明学生在能力方面发展的方向,明确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给学生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科学决策。由此可见,地理教师一定要具备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的能力,学会运用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地理成绩归因指导。
  动机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成就动机和归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其归因理论重在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成功与失败的最显著原因。该理论认为:影响成败的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归因是能力和努力。成就归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期望和后继行为。如果行为的原因在于个人,则行动者要对其行为的结果负责任;如果行为的原因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的结果不负责任。归因引起期望的改变和情感的反应,对后继行为有一种能动作用,或者推动激励,或者阻滞泄气。
  根据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地理教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
  第一,确定影响学生地理成绩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从分类的角度而言,内部因素包括人格、品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情绪及努力程度等。外部因素包括考试压力、考试运气、试题难易度、家庭条件、教师水平、课堂学习环境等。在内部因素中学生的人格、品质、能力是稳定因素,短期内无法改变,学习动机、态度、情绪、努力程度等是可以有效调动的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家庭、试题难易度比较稳定,学生的考试压力、考试运气则易发生变化。其中努力程度等原因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运气等原因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第二,明确学生获得良好地理成绩的内在条件。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地理成绩有正确的归因。由于学生將学习成绩归因于某种结果时,往往会强化这种结果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成功与失败归结于学生的内部原因中的可变因素(学习动机、态度、情绪、努力程度)和个人意志等可以控制的因素。这样对于成功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懂得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同时他们的学习情感也会得到满足;对于自己感到失败的学生而言,他们会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地获取成功。
  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自己与他人,能够得出此次成绩优劣的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如果学生将原因归结于自己内在的可以有效调动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努力程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自身内部的重要性,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尽量地从内部找到更多的原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如果学生将原因归结于外部如考试环境影响、试题难易度时,教师要给予消极的评价或运用示范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归因;如果学生将成绩结果的原因归结于学生内在的不可改变的人格、品质、能力时,教师要防止骄傲或自卑心理的产生,因为不变的内在原因不容易改变,不能激励学生改变自我、实现新的突破。
  经常将地理成绩的失误归结于外部原因,会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与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当学生将地理成绩较差归结于地理教师的能力不足时,就会对地理教师产生愤怒的情绪,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如果学生将考试成绩归结于考试时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考虑这种事件是否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考试成绩差的不愉快后果,可能会采取自我设阻的技巧,如考前丢失笔记、课本、忘记带眼镜手表、渴望生病的,这些都可以导致地理考试成绩不好。在学生看来,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有借口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外在原因。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成绩归因。因为积极地归因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合理期望,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习动机、态度、情绪、努力程度、毅力等内在的可变因素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合理的成绩归因还有利于学生正确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这对以后的地理学习行为将产生正面的影响,促进学生获取更好的地理学业。
  师生都要正确对待归因结果不同的问题。作为学生,对良好的成绩常采取居功自傲的态度,对蹩脚的成绩常采取推卸责任的方式,这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地理教师不必因此对学生讽刺挖苦,而应恰当引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学生很难对自己直接深入观察,也有学生在比较结果时更多考虑的是环境影响,还有就是自己形成的归因定势。地理教师同样存在归因定势的问题,习惯于寻找学生的内部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对比时,更多的是通过横向的方式进行,他们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前后所用学习时间量、学习效率、思维反映等方面与优生存在明显差异。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地理教师也与学生一样不乐意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
  师生对学生成绩的归因不同,是产生师生认知分歧的重要体现,是导致师生关系冲突的重要方面。为此要求师生沟通时,地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教会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的方法提醒学生。例如不同学生在同样环境下学习,结果不同,说明影响成绩的主导因素不是环境,而是相同环境下的人的差异。当然这样的结论,学生开始时往往不乐意接受,教师还需要从他人的成功案例中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其他学生地理成绩优异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学生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后的结果,这样学生就会欣然接受了。
其他文献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在高中自然地理中包含许多的数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一个载体,我们选择怎样的形式去呈现和组织这一载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
在英语的写作中,好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货源不足”又“不懂经营”,即:词汇贫乏,不会句型,不懂语法,如何去写?二是“底气不足,缩手缩脚”,越怕写不好,越不敢写,越不想写,就越不会写。  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简单的造句开始,从三、五句的小对话、小作文开始,要鼓励他们敢开口,敢动笔,要写一句争取对一句,让学生有成就感,体
大学英语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实现路径是高校学科教学方法探究的代表形态。基于此,该文结合英语思辨性能力培养的准则理论,总结了当前存在的认知滞后、培养方式不科学等方面问
据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以便提高高一物理的教学质量。
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针对目前喷杆喷雾机喷幅小、喷杆升降折叠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地隙宽幅喷架。对喷架的升降机构、折叠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机构设计,建立了三维模型,包括中央喷架、
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和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全面促进这四个方面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南,阅读是获取英语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扎实有效开展阅读教学,需要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深研教学策略。文章从强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