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实行了“停课不停学”。也正因如此,随互联网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线上教育成了特殊时期可行的替代方案。文章剖析了线上教育能够普及的几大必要条件,并列举当前线上教学的几种授课方式。线上教育在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论文答辩、课程考试等也都在线上进行。线上教育是教育、科技、互联网相互融合的结果,它将给线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变革。
  关键词:线上教育;疫情;科技;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124-02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众只能居家。学校是人员聚集之地,高校又涉及跨省的流动,因此开学只能一再延期。为了缓解延期开学的焦虑,线上教学成了学生居家学习的不二选择。大家尽管对线上教学并不陌生,但也不清楚其教学方式与效果,因此线上教学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而言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当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去探索并适应。本文以高校线上教学为例,对线上教育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疫情之下,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耽误高校的春季开学,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刚性需求,方便快捷的线上教学替代线下教学成了主角。线上教学能够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今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各个地区,甚至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装上了宽带,这让大规模的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二是由于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三是大众对线上教育的接受程度有了根本性转变, 用户有了接受线上教育的意向,并愿意为此付费学习。[1]因此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使用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网上教学。
  在线教学初期,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对新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顾虑重重。多年的在校学习,学生早已习惯了有教师和有同学的学习氛围,因此突然转换新的学习方式,会感到极不适应。而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另外,由于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监督和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教师则担心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还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管如此,特殊时期对教育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仍然促使线上教学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线上教学的几种授课方式
  当前高校课程的线上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且各有优缺点。
  (1)慕课,即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目前比较好的慕课网站有:MOOC中国、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教师可借助国家级或省级精品慕课资源,给学生提供课程网址授课,这样方便又快捷。由于制作慕课的教师都是精心准备的,且课程内容和安排都比较完善,因此适合绝大多数人。但针对同一门课程,不同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不尽相同,因此即使网站上有很多同一门课程的慕课,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一般来说,指定慕课和教材不完全一致,因此如果学生只靠观看视频,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吃力,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2)录屏,即教师自己录制教学视频。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使用的教材录屏,学生也可以随时回放。由于是自制视频,学生可以先看教材再看视频,不懂时再请教教师,它有利于弄懂知识点。录屏的缺点是:学生在看视频期间同样没有互动,而且教师在录制视频期间可能因为出现口误等需要反复录制或进行剪切。另外,在录制过程中需要防止外界杂音的干扰,对外部环境要求比较高。
  (3)网络直播,是最贴近真实课堂的一种线上教学方式。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加入了直播队伍。直播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时高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和录屏一样,直播授课通常也会受到外界干扰,外界如果比较吵闹,会影响授课效果。
  三、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和相关辅助教学手段
  除了授课外,线上教学还需要一个相应的平台对课程进行管理,如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超星学习通。[3]在手机或电脑端下载学习通App, 就可以在平台上建立相应的课程 (包括“我学的课”和“我教的课”)。教师在“我教的课”中导入授课班级,就可以使用应用签到、上传资料、讨论、通知、作业、测试等诸多功能,从而实现对班级的管理。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考勤、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平台则会保存学习记录,通过平台,学生能了解到教师布置的任务,方便系统地学习多门课程。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还会针对各个班级建立相应的QQ群或微信群,在群里给学生答疑解惑,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尝试了直播、录屏等形式, 并将这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将每节课录制成若干个视频发放给学生观看,然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直播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直播是授课的灵魂,录屏紧贴教材且可以反复观看,多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效果。
  四、线上会议
  线上教育不仅包括线上教学,还包括线上会议等方方面面。比如,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学院采用企业微信来召开教职工大会,及时传达各种文件精神,布置各项工作任务,而教职工只需要待在家里参加会议即可。相对于线下会议,线上会议往往直入会议主题,缩短了会议时间,节约了会议成本,因而效率更高。此外,各种线上学术会议、报告和讲座也開展得如火如荼。通过网络,更多的科研人员可以参与到学术论坛中,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科研人员的报告,其中不乏许多学术大咖。比如,笔者的研究方向就有生物信息学云论坛,邀请国内外生物信息学专家视频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与听众开展在线交流。显然,这些论坛与会议的举办能在促进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五、线上答辩和线上考试等其他形式
  对毕业班而言,毕业答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的毕业论文答辩也改为线上举行。笔者指导了多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从论文的修改到定稿再到答辩,全部线上完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线上答辩人性化地解决了毕业时间的问题,不至于影响学生找工作。
  而对非毕业生而言,期末考试是一个重头戏。今年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考试也是在线上举行,笔者采用学习通和腾讯会议来组织考试,腾讯会议能够视频监控,学习通则有开启考试、抓拍和记录功能,两者相互结合让线上考试成为可能。此外,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复试等工作也是在线上进行。通过互联网,借助于各种平台,可以在线上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这不得不令人感叹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了便利。
  六、线上教育面临的挑战
  线上教育起步已有20余年,但其发展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互联网的普及是线上教育发展的基础。尽管大部分地区甚至很多公共场所均已有网络,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没有覆盖,这使得这些地方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教育。时常能看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跋涉数千米到有网络的地方上课的报道。因此加快这些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另外,线上授课需要耗费较多流量,那么降低流量资费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有些运营商针对在校生推出相应的套餐服务,这是降低资费的一大重要举措。
  线上教育能够给大家带来便利,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上所述,线上教学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尽管学生通里面上课有签到功能,但是一些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签到之后并没有认真上课。采用腾讯会议等直播,也总会有学生没有真正地听课。通过学习通考试能否完全杜绝学生的舞弊行为也是个问题。因此疫情期间,学习自主性更高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精准追踪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其学习状态,让授课教师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发出功能更齐全并具有更多监督功能的软件也是当务之急。
  七、总结和展望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教育需求的增加,以后线上教育将会成为广大用户普遍接受的一种模式,并将常态化。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会改变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线上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未来的学习,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相辅相成,混合式教育将会逐步扩展到千家万户。[4]而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推动我国在线教育驶入快车道,这对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线上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使广大用户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受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因此这对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提升国民教育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并产生极大的社会效应。
  总之,线上教育的发展与科技水平、教育理念变革以及用户教育需求升级和生活方式转变息息相关。线上教育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教育、科技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线上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变革。
  参考文献:
  [1]陈琪琳,鲍浩波.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现状[J].学园,2014(26):184,185.
  [2]黄秋和.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创新大学数学课程辅导答疑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0):107-108.
  [3]张 瑞.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应用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計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230.
  [4]姚友明,郑 州,李立新.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8):86-89.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人文精神、鉴赏水平、逻辑思辨能力等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对语文教师来说,打好知识基础,练好基本功,回归本真语文,尽可能准确、深刻、有层次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是备课之关键,教师务必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针对小学高年级课本以情感人类型的文章,抓住“情眼”解读文本,反复感受,理解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关键词
摘 要:“儿童分离焦虑是儿童与其依赖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1]如何根据小班新生认知发展水平,准确把握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从幼儿园、班级、家长几个不同的切入点,运用有效策略,预入园制度;新入园和升班分开进行制度;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弹性入园制度等,解决新生分离焦虑的困惑[2]。  关键词:新生分离焦虑;幼儿园;班级;家长;指导策
田中奏折定下的日本“国策”,第一步是“征服满蒙”。1928年,田中义一策划暗杀张作霖,结果却是少帅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华一统。“国策”未竟,不到一年后,田中含恨而亡。田中奏折所引起的轰动,迅速落潮,其所苦心谋划的满蒙地区,此时也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  十万男儿也枉然  东北少帅把防御关东军的两个精锐集团军抽调进关,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立即占据上风。张学良再立戰功,荣升中国副帅—— 全国陆海军副总司令,
梁钦宁是儒学大家梁漱溟的孙子,爷孙俩在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了解的梁漱溟,不只是隔着书本的那位大儒家,更是亲切的祖父。  他说,梁家的家风是“宽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不贪”  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  “不贪”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钦东通宵夜读,按理说读书是好事,但祖父说,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饱。有一次,祖父
摘 要:一直以来,许多家长对语文教学的认识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语文是不需要认真学习,更不值得花费许多的时间的科目。但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做的其实是很有限的。在阅读理解这一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以及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才是决定性因素。文章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问题提供一些指导,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以及阅读技巧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技巧;小学语文
摘 要:古诗词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情感、智慧和魅力,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但很多初中生没有掌握古诗词鉴赏考点的答题技巧。文章浅谈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从鉴赏形象、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技巧和点评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和案例解读,以让学生品鉴古诗词之韵味,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标题;鉴赏能力;鉴赏方法;诗眼;方法  一、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情感、智慧和魅力。古诗
“《辞海》 和 《大辞海》 是大型综合性词典,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12月29日上午,上海锦江小礼堂,在“《大辞海》出版暨《辞海》 出版8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宣读了习近平同志发给会议的贺信。热切的话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 《辞海》 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勉励。2016年,《辞海》 这部以字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学校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因陶行知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符,所以,认识、学习及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针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
摘 要:教师工作坊研修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培训项目,它以网络课程学习为载体,以开展主题活动研修为主要形式,通过线上课程网络研修与线下集中活动研修相结合,引领坊内成员开展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以湖南省桃源县开展工作坊研修的经验为典型案例,探讨适合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教师培训;工作坊研修;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
摘 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规律,寓识字于图画中,将抽象的汉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寓识字于动作中,让静态的汉字变得动感十足;寓识字于语言中,让骨感的汉字变得丰满;寓识字于情感体验中,让枯燥的汉字变得有情有义。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中悟情;情中辨义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