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熟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熟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交流、写作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汉语熟语的性质、特点,进而分析汉语熟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熟语;熟语性质;熟语特点;教学方法
  一、汉语熟语的性质与特点
  熟语,即人们熟悉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着这一时代人们的思维走向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熟语这一特殊词汇,它的出现是人们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首先,汉语熟语在语音上具有高度的声韵美,这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群众在制造熟语时,即便不懂得音韵知识,也能自然地讲求押韵。因此汉语熟语读来通常是朗朗上口、押韵响亮的,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哭二闹三上吊”、“谷雨前,去种棉”等等。
  第二,汉语熟语在形式上一般是固定的。熟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形式上的定型性,也使得它能够被人们熟知、熟记、熟用。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左右对称。这一审美心理体现在熟语上,便是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高度凝练匀称,如“旱瓜涝枣”、“莺歌燕舞”等。
  第三,汉语熟语是修辞学的重要手段,在意义上大多具有各自的修辞义,字面意义往往和实际意义不一致,不能直接地看到其中的含义,且一般具有强烈的褒贬色彩,如“对牛弹琴”比喻在不懂事理的人面前讲道理或说事,常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再如“歪瓜裂枣”,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二、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对待成语,我们可以通过音像、图片等直观可感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了解这些熟语的含义,如播放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直观法与教师释疑法相结合,将会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时,可以提供“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复述故事内容等。
  (二)理据法
  在熟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说明熟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内部结构以及构成熟语的意义,再指出引申义和比喻义,显示抽象义的理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熟语的掌握。
  例如在教“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解释成语每个部分的意思:守,在一个地方看管、保护,例如足球比赛里的守门员;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图片);待,等待。然后指出成语的结构:V1 N1 V2 N2。
  (三)对比法
  在进行汉语熟语的教学中,汉语熟语与外国熟语的对比都能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语言的熟语有时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语义蕴涵,这可以给学生学习汉语熟语带来正迁移的影响,有时甚至不需要過多讲解,学生便可以自己领会到意思。
  例如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的对应。再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词,在英语中便有“a cat on hot bricks”。
  (四)归类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汉语熟语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分类有时能够更好地帮学生理清思路,体会其中的文化含义和感情色彩。
  例如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熟语都是贬义的,那么我们在教授关于狗的熟语时,便可以放在一起。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痛打落水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再如,成语中有许多描写人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心满意足、不屑一顾、惊慌失措、如释重负”等。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他们组成语段,让学生在篇章中学到这一类的熟语。
  (五)语境法
  语境法的主要作用是显示熟语的语义、体现用法和语用条件,因为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消的差异,熟语都具有字面意义之外的文化含义,语用也有较强的条件性。同时,我们在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的布置中,语境法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而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例如在高级班教授“打交道”这一惯用语时,有学生就举例说“我在宿舍经常用SKYPE与弟弟打交道”。这时教师应对这一词语做出限制性更强的条件,如“打交道”在表示“交往、交流”义的时候,不可以是亲人之间。
  (六)活动法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课堂,都应当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如此,学生到了中高级,对于汉语的运用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与中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沟通。我们在汉语熟语课的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认识熟语之后,当堂去试着使用。由于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设计完全真实的交际活动,但是应当追求真实性的交际,尽量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去使用熟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练习上。
  如,在教授“少来夫妻老来伴”这一谚语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对从年轻时认识到结婚,然后年老的夫妻。再如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歇后语时,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以前学过的汉语中的祝福语(最好是熟语),并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亲口祝福其他同学,祝福时应该结合该同学特点。课后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的情景下对5个以上的中国人亲口说出这句俗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5]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岩.汉语熟语的文化认知[M].大象出版社,2012.
  [7]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5.
  [8]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0]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大學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创新的文化环境,本文试图从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質培养;文化构建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创新的文化环境,
摘 要:近年来,关于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引发恶性事件的消息从未间断,一些大学辅导员以及学生家长更是谈网络借贷色变,但不可否定的是网络借贷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从網络借贷本身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借贷在大学校园疯狂增长的原因;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理性分析了大学校园网络借贷的利弊;最后为预防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借贷
“颜色表示立场”。在部分动漫中有多个角色(通常为女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服饰、发色进行区分。因此,粉丝们往往使用与角色相对应的各种颜色字体打出“颜表立”的弹幕,以申明他们最喜欢的角色。“颜表立”出自动画《RWBY》的视频弹幕,该动画中的主角四人各自拥有不同的发色,因而她们的粉丝纷纷用各自喜爱角色对应的颜色打出“颜表立”的弹幕来表示对角色的应援。  母胎solo  韩国网友把年龄=单身时间的人称为“母胎
摘 要:我国正在处于教育改革的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内容。小学美术作为小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已经逐渐的脱离以往的知识教学阶段,将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而纸版画就是创造能力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其超前的艺术魅力已经深深的打动了所有的美术工作者,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纸版画教学展开研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纸版画;教育方法  一、引言  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 要:目前来说,高职教育成为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内容,结合我的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要想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效,教师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如何提升教师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质;丰富的专业素质;深厚的人文素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质;提高  高职教育成为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伴随着近些年来高职教
摘 要:对于高校来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在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依旧和专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本文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实践结合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学习专业和社会实践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  一、前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而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摘 要: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艺术类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培养正确价值观、发挥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艺术类院校高素质学生干部的培养途径,以期为提高艺术类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關键词:艺术类院校;学生干部;高素质;培养途径  艺术类院校学生干部肩负着自强、自律等重任。在思想教育中,他
摘 要:在词坛的发展史上,北宋词人苏轼是促进词文人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词作思想内容的表达上,苏轼以文人的目光,用词言志,用词思考宇宙人生,用词关照社会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在词作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典,突出了文人对审美趣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苏轼词;文人化;思想内容  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他少年得志,同时也一直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文人阶层。苏轼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证明:“儿童识字,一年级的识字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低年级也是对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因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基础,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而阅读量大了,才能高质量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目的就在于此。针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新课标提
摘 要:在人的一生中,如何面对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犯下的错误,是否可以正视、勇于改正并宽容自己或他人,这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遭遇的问题,也是《追风筝的人》探讨的主题。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经历诠释了人生成长中必经的磨难:过失、痛苦、煎熬、救赎,是正视错误的并以行动改正的勇气和宽容的美德,才最终真正达到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作品所表达的不仅是对人类成长的思考,作家更加希望依旧处于战乱中的同胞能够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