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60年来经济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评介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经济学理论的60年与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60年的实践是相互共生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由此中国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学习与引进苏东经济学,批判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走上厂一条从学习、
其他文献
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7&ZD014)课题组主办的“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研讨会2009年6月12-13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杂志社、新知研究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经济学家》创刊2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上,吴树青、胡代光、卫兴华、张卓元、周叔莲、赵人伟、黄范章、徐维凡等专家学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到会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及领导同志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新鲜经验,回顾了《经济学家》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业绩。并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这是一次贯彻“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扩大改革
期刊
价值是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社会规则”,具有与价格不同的时间语境和演化意蕴。在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随着社会进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分工的干扰,使得“非生产阶级”能够分得部分剩余价值,价值转形的困难便由此而来。当代持续增长的剩余价值不断配置给社会各阶层与各个利益集团,不断地“扭曲”原有的价值体系,社会结构因此而越来越复杂,同时也突破了转形问题中“两个等于”的假设。最终技术进步导致单位产品中劳动耗费不断降低,导致物质生产原则取代价值原则,达到价值体系演化的终点。因此,价值向价格的转形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其
中国现代服务业长期低水平的稳态状况,与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公共职能缺失和经济发展模式有直接联系。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政府将资源过多投入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的领域,直接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的短缺使居民形成未来的不确定预期,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储蓄率增加,从而使消费性服务发展缓慢;消费减少带来的内需不足以及储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必然依靠出口来解决,由此形成的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又限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发展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失灵”,特别表现在对次贷发放机构、投资银行、新兴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评级机构的监管上。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相适应,尽快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性实施,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
基于“湖涌现象”、劳动生产率非乎衡增长和非乎衡工资增长率三个宏观经济典型化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结构性物价水平决定模型。我们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内生于两大产业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并在农民收入追赶机制和“潮涌现象”的总需求效应机制的作用下被强化推高。但由于两大产业部门工资差距的不断拉大和“湖涌现象”形成的巨大产能,使得我国在能够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同时,也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净出口剧降所造成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风险。因此既防通胀又防通缩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
中国文言小说源远流长,而谈狐说鬼、体大思精、独标一帜、诙诡纵横的《聊斋志异》则代表了其最高成就。对于它的研究,起步很早,近年来更是蔚为大观,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其质量和数量都不宜低估。在这众多的学术成果中,唐富龄先生的《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聊斋志异>纵横研究》(以下简称《回归》)堪称引人注目的重大收获。它的若干具体结论固然值得重视,而它所呈现的富于个性的文学史观和学术品格至少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笔者拜读之余,感到这部力作对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对古典小说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