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S标准需要摒弃吗?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美国危重病学会与欧洲危重病学会在第45届危重病医学年会上联合发布了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自此,脓毒症的定义被修订为感染引起机体反应失调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将使用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或快速SOFA(qSOFA)对脓毒症进行甄别,而不再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标准。虽然SIRS标准存在敏感度高、特异度较低等缺陷,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球的脓毒症病死率的确有明显下降。脓毒症3.0仍存在不足之处,无儿童标准,未来尚需对其进行验证。在早期识别方面,SIRS标准仍有其应用价值。如何同时提高脓毒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脓毒症3.0对重症领域的影响等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
内耳结构相当复杂、深在,当其出现病变时只依靠临床体征及临床表现去判断,缺少客观的评判指标,尤其对膜迷路积水的情况。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内耳钆造影技术的发展,内耳的精细结构已经可以显像。本文就磁共振内耳成像及钆造影技术的原理及在内耳相关疾病的应用做一综述。
自然衰老、感染、过度声刺激(噪声、爆震声)、放射性损害以及耳毒性药物应用导致的内耳损伤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目前该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过度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耳蜗毛细胞致其凋亡有关。褪黑激素(melatonin,MLT)作为体内最强的抗氧化剂,在保护内耳损伤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MLT合成、分布及代谢、MLT在内耳损伤中的保护作用、MLT保护内耳损伤的机制、MLT疗效与剂量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过去认为同步放化疗方案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然而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本文比较在传统放疗与调强放疗技术两种情况下,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两种方案对局部晚期鼻
突发性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目前突发性聋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药物之一是糖皮质激素,本文从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制、给药方式及特点等方面来综述糖皮质激素在突发性聋治疗中的应用。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有急性发作(多在72 h内)、病因复杂的特点,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同时引起,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如急性脑血管事件,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聋治疗有效时间窗是2~4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针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学检查主要是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试验、耳声发射、40 Hz听觉相关电位等,影像学检查主要是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文主要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患者病因及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小儿和成人重度以上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标准疗法。但在耳聋患者中存在这样一群特殊患者,他们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在中国大多数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对于这些患者,其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在其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是以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植入耳佩带助听器的"
近年来,随着择期剖宫产率等因素增加,足月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母婴两方面重点综述了发生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机制。发现选择性剖宫产、胎龄、胎儿性别以及某些妊娠合并症均能影响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并指出一旦呼吸困难加重,要及时使用呼吸支持和尽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各种综合措施联合使用可减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 protein,SP)-B外显子4(T131I)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患儿共67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无关的因呼吸道感染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2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SP-B全外显子和侧翼区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