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依赖于高校法制教育,现代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所以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应当着手培育青年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以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 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198-01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方略就是要依法治国,而要实现这一点,我国国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作为基础,所有法律法规的制定就不能起到抑制犯罪的作用,只能起到惩罚犯罪的作用,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我们从大学教育就要开始给学生灌输良好的法律意识,使得党和国家的法律能够顺利地实行。
  大学生是以后祖国的中坚力量,走向社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所以,在校时,教师就要把培养出一个学生的良好法律意识作为自己的目标。
  一、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个人的法律意识指的是他从心里对法律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就是如何让一个人的法律素养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好的法律意识;而在客观上,就是平常所说的懂法,知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因为我们不能抛开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情况,只是无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的法律意识没有任何意义。笔者在对近些年大学生法律意识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生对法律的学习积极性不够
  高校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同学接触到的普法活动还是比较少的,基本上都是靠一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来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但是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都是公共课,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同学就不重视这门课的学习,也就没有了主动学习法律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同学只是为了考试而对书上的内容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法律学习是很枯燥的错误想法。
  (二)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一样重要,一个好的法律意识能使一个人积极守法。而现在许多的大学生法律意识都十分淡薄,经常分不清道德准则和法律的界限,对一些违法事情却站在道德的角度去分析,对一些需要公平公正处理的事情会带有私人感情,这些都是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三)不懂得利用法律维权
  其实对一个人的法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想要培养出一个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样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就像前文所说,一门思修公共课就作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是不够的,如果都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那么这门课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不会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四)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可能导致犯罪
  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到分不清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这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犯罪的研究表明,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可能因为日常小事的矛盾、感情破裂、极端主义、报复心理,等等,但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严肃和不可侵犯性认识不够,连一些行为能不能做都不清楚。
  二、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法律意识
  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改革主要是针对法律教学方面,首先是对思修这门课的重要程度进行大幅提升,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不再以枯燥的法律条文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当成主要教学目标,对一些死的法律条文,可以当做课外读物。这样的改革会使得课程更加精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教学氛围
  高校应和国家保持步调一致,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学生遵守,如果学生违反了相关制度,就应该根据规章做出适当的处罚,不能因人而异而让学生产生法律可以讲人情这一错觉。当然,这些法律法规一定是科学合理的,这样就能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慢慢提高法律意识,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加大法律的宣传工作的力度
  法律的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在高校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违法情景演练等,这些能把枯燥的上课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举办心理教育活动
  前文说到大学生犯罪的种种表现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内心发展有些扭曲,除了上课之外,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对许多心理知识有了了解,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提高了。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使命,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同时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由此可见,大学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l](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三联书店,2009.
  [2]范学进.法的观念与现代化[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其他文献
写张菊芳教授比较难,即便把所有形容女性美的词汇都翻阅出来,也无法找准更适合于她的语句。
[摘 要]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图书馆 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在高校发展中,图书馆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在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家属“安置所”,干部“疗养院”的代名词,学校对图书馆也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在人事管理上重于编制管理,忽视人源资本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职级和待遇论资排辈,不问能力高低
判断一个学派成立的标准,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4条标准:一个学派要有一个领头人物和一批成绩卓著的研究者,并在学科开端时产生;其学术成果已形成理论体系并在学术上产生
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又犯新罪,应如何计算其前罪未执行的刑罚,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依据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从客观公正原则出发,前罪已执行的刑罚应计算至后罪行为实施之日
[摘 要]芬兰在基础教育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芬兰高中教育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不分年级制”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芬兰“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大学公选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分年级制 教学模式 高校公共选修课    芬兰作为后起之秀的西方国家,它的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受到世界的关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芬兰在20世纪80年代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尤其
[摘要]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新的形势下,要解决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高校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创新思维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关键;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服务的创新是创新高校档案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 高校 档案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最终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会读会听会说会写的能力,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能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循环农业是节约资源、增进效益、优化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循环农业的发展,除需要农业经营主体的身体力行外,还需要政府在税收、补贴、投资、信贷、能
摘要:本文从法律方法的基本概述出发,以基层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检察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加快检察改革步伐。  关键词:法律方法;检察改革;司法体制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9-0112-02  作者简介:孟宪英(1970-),女,汉族,河南邓州人,法律专业本科,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