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前,孩子该做好哪些准备?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话题
  
  晶晶入园已经两个月了,依然无法适应。平时无论想喝水、上厕所还是脱衣服,晶晶都不敢主动跟老师说,特别是正在活动中或者上课时,宁愿憋到尿裤子也不肯举一下小手。和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只会急躁得哇哇大哭,老师想问明情况,晶晶不是扭扭捏捏不敢做声,就是支支吾吾表达不清楚,老师要猜度孩子的心思也很费劲。老师说晶晶还没有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妈妈不明白,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上幼儿园吗?晶晶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一点儿也不亚于同龄孩子,究竟什么是老师说的入园前准备呢?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该做好哪些辅导和训练呢?
  天使筝筝:
  晶晶的不适应说明她在心理上还是没有接受幼儿园,无法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其实妈妈应该在入园前,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和自理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准备:一、心理上提前感受幼儿园的美好,接受幼儿园;二、调整作息时间与幼儿园同步;三、培养孩子的各项基本能力,包括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和鞋子、自己大小便的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
  jun yu
  入园前,我认为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活泼的个性并非在入园才开始培养,爸爸妈妈从小就应该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与同龄孩子接触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宝宝自己的相处之道。平时多带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使孩子视野开阔,见多识广不仅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助,还有助于克服孩子胆小的毛病!我主张:该独立的时候还得独立,从小自立,长大自强,父母不能为孩子操心一辈子,入园,就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阳光小帅帅: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常规时间,在家有意识地培养一下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小便的次数比较频繁,那就要教导孩子学会举手报告,征得老师同意再去。在家里演习一下,家长做老师,孩子做学生,创设一下幼儿园的情景。此外还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妈妈,以消除孩子的隔阂和恐惧。很多宝宝在家里很依赖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帮着做,入学前,可以先告诉宝宝老师的种种“好”,让宝宝爱上老师,遇到难题时自然也就知道寻求老师的帮助,不会再不好意思了。
  
  爱华09:
  对于即将步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良好的表达能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只要宝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意图,即使有些事情做不来或做不好,老师也能及时提供帮助。家长只有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重点培养和训练好孩子的表达能力,才能帮助宝宝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环境中。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不要总是提醒孩子该喝水了、该小便了等事情,尽量让宝宝说出自己的需求;当孩子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先教孩子如何表述清楚,然后再给予帮助。
  
  编辑点评:
  入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难免会感到不适应,这时候,家长便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引导教育、调整身心的重任。从家长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对做好入园前的准备训练持有共识,是的,让宝宝顺利入园不仅在于入园后的调适和习惯,还在于入园前家长的引导和训练,既要消除孩子抵触情绪,又要战胜生活上、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协助老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幼儿园天地。
  
  下期话题:
  都说3~6岁是给宝宝“立规矩”的最佳阶段,但在我家怎么推行得那么难?阳阳小时候,为了鼓励他独立探索、大胆表达的精神,我们一般都对他的“出格”行为采取鼓励态度,允许他随意插嘴、在家里乱涂乱画。结果放得太开,现在到了该学规矩、明事理的年龄时,自由惯了的阳阳却怎么都扭转不过来了。家中来了客人,他依然随意喧闹;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他不肯收拾;爸爸的工作文件,他乱画乱翻……总之就像匹小野马,不服管不听教。请教各位妈妈:究竟该如何将规矩意识渗透到孩子心里,让他成为一个明理懂事的好孩子?
其他文献
  
爱吃肉,一顿可以消灭两对炸鸡翅和一个炸鸡腿汉堡;不爱吃水果蔬菜;不爱运动,也不爱喝水……这样的宝宝常说自己肚子胀痛,因为拉不出大便而烦躁不安,就算拉出大便来,大便干结且气味特臭。如果宝宝看上去面颊发红、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口气中有酸腐味,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宝宝的积食已经很严重,除了医生开的药方外,家长还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饮食疗法,让宝宝消除积食,重获一个好胃口。    方案一:饭前饮水
“滴答,滴答……”小猪木木的屋顶有个地方漏雨了。小猪木木拿出个脸盆,接住了雨水。邻居巴巴熊来窜门,看见了,说:“小猪木木,等雨停了,要赶快把屋顶修好。”“没事的,瞧我,一个脸盆就解决了!”小猪木木满不在乎地说。 几天后,又下起了雨。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小猪木木的屋顶,有两个地方漏雨了。小猪木木又拿出一个桶,接住了雨水。“不能再拖了,屋顶该修了!”巴巴熊说。“没事,瞧,加个桶就解决了!”小
比较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05年,本刊09期的“孩子在线”栏目就筹划过一个类似选题:《成长参照,孩子的压力还是动力》。之后,这个话题都没有中断过,可谓常做常新。比较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家长渴望发挥它的功效,却时常不小心深受其害,正因为这样,一個名叫“别人家的孩子”的贴子才会如此红遍网络。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来是为孩子好,结果酿成的却是苦果。于是,我们不禁要探讨:比较教育,究竟要,怎么比。
一次手工活动的内容是制作“热带鱼”,既是将书中的鱼头、鱼鳍、鱼尾和若干鱼鳞这些部分剪下,然后组合、粘贴成热带鱼。“零件部分”多且小,于是,我事先给孩子们打预防针:“今天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工纸,只要少掉了一样东西,我们就不能做出一条美丽的小鱼了。”孩子们都点点头,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把鱼的各个部分剪下,开始粘贴了。这时,阳阳忽然大声喊:“谁拿了我的鱼尾巴?”我安慰他:“别急,再找
讲讲故事  林肯的智慧    有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去到林肯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顿按着林肯的建议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完以后,高声叫好:“对了,对了。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准备寄出时却被林肯制止了。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
在德国,曾经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崇拜意大利的帕格尼尼,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不停地练琴,以至于心醉神痴,可惜却收效甚微。听过他演奏的人都摇头叹息,连父母都认为他根本没有音乐天赋,又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敢阻止。可孩子并不服输,有一天,他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微笑着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吧。”他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结果曲不成调
女儿降临后,望着她可爱的小脸蛋如花朵绽放般越来越丰盈,心中的美好愿望也油然而生。我们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懂得生活乐趣,追求生活充实感的快乐女孩。在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上,布满着我们的爱心,鼓励,引导和理解,这份亲情无需回报,但成长中的孩子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回馈给我们丝丝细微的感动。    爱心  孩子两岁的时候,由于我忙于工作,每当好不容易盼到休息日,往往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有一次,女儿想听音乐,让外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几乎是5、6岁孩子的共性。有些孩子片刻不停,忙忙碌碌,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吸引,无法集中注意力。像这类注意力涣散的孩子,要是不及早给予集中注意力的专门训练,上小学后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书写速度,做作业速度过慢,每天为作业忙到深夜无法保证睡眠;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思考时间不能持久,往往意志品质薄弱,遇到难题不愿意动脑筋;出现多动症状,老是干扰他人,会被一些老师视
《小北极熊》系列绘本中的主人公——憨态可掬的小北极熊宝儿扭动着浑圆的小屁股,眨动着天真善良的眼睛,是个助人为乐、喜欢探险的可爱小家伙。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而且更加适合父母陪同阅读的作品。  首先,小北极熊宝儿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  小北极熊宝儿勇于冒险探索,同时渴望友情,这点和当下现实世界里住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独生小朋友一般无异。宝儿的冒险历程有很多,包括闯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