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其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其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7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2016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为低分级组(Ⅰ、Ⅱ级)(n=21)、中分级组(Ⅲ级)(n=23)、高分级组(Ⅳ级)(n=32)。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脑胶质瘤的ADC值,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理分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间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与ADC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脑胶质瘤的ADC值对高分级脑胶质瘤、低分级脑胶质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

低分级组、中分级组、高分级组脑胶质瘤的ADC值分别为(1.37±0.26)×10-3 mm2/s、(0.97±0.11)×10-3 mm2/s、(0.75±0.13)×10-3 mm2/s,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的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8,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诊断高分级脑胶质瘤的最佳临界点值为0.93×10-3 mm2/s,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8%、93.7%;诊断低分级脑胶质瘤的最佳临界点值为1.11×10-3 mm2/s,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2%、96.4%。

结论

ADC值在预判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方面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一种检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浓度的方法,检测血浆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帕利哌酮和齐拉西酮的浓度,并且对药物浓度的参考范围进行评价。方法方法学建立及评价。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相关指南,评估所建立UPLC-MS/MS方法学的选择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和线性范围。通过分析253份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其中男10
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酰基肉碱、类固醇激素及溶酶体酶分解产物,进行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类固醇激素代谢及溶酶体代谢病的筛查及诊断,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进行有机酸血症的诊断,辅助氨基酸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的诊断。目前,串联质谱技术已经成为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筛查的主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
期刊
目的探讨希佩尔-林道(VHL)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个家系中7例VH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共行10例次手术,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4例患者予病灶全切除;1例患者首次切除主要病灶,于第7、9年残余病灶长大,均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首次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运行核心数据的分析评估,探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优势与持续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检验科生化组和免疫组的运行数据。(1)采集自动化系统运行前后,仪器启动、标本检测的初始时间进行分析比较。(2)标本签收、检测、报告审核时间运行数据分析。(3)选取自动化系统运行前2个月、运行以来2个月标本的周转时间(TAT)数据,分析标本TAT的运行情
阿尔茨海默病(A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也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肠道菌群在A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成功减压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1日至12月共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72例,回顾性分析完成减压前可监测到AMR波的326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减压后AMR波是否消失分为观察组(充分减压后AMR持续存在)和对照组(减压后AMR消失)。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比较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后,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