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a蛋白α4螺旋形成跨膜离子通道的昆虫毒性试验与模型预测

来源 :中国科学C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野生型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a和Cry1C的毒性变化发现, 不同的pH不但影响这些蛋白质的毒性, 而且影响它们在跨膜过程中形成孔洞的能力. 将Cry1Aa (4螺旋中的15个氨基酸突变后与BBMV结合, 进行光散射分析, 与野生型Cry1Aa相比较, 发现有3个突变体几乎完全失去毒性, 7个突变体毒性明显降低, 5个突变体保持野生型毒性.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a毒蛋白(4螺旋的三维空间结构, 通过观察15个不同残基定点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 解释了突变体毒性变化的原因, 说明了参与膜孔洞形成氨基酸残基对Cry1Aa昆虫毒杀性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Ar(3P0,2)与H2O碰撞传能反应生成OH自由基的动力学过程,测定了产物的转动态分布,并讨论了OH自由基在实验条件下的转动驰豫情况。
在HL-lM装置上利用激光吹气技术,在等离子体边缘瞬态注入少量Al杂质粒子,通过对真空紫外光谱和软X射线区的杂质辐射测量,分别研究了欧姆等离子体和低杂波电流驱动等离子体两种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用相对论多组态(HXR)方法,详细计算了类Ne氪离子4d-2p类Na 3l4l′双电子伴线波长和强度因子,并模拟了实验光谱,解释了最新利用激光气体靶产生的0.525~0.555 nm范围的氪X-Ray光谱,
利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多组分和快速实时分析探测的方法——激光质谱方法研究机动车尾气。发现在266 nm激光作用下,低速状态下机动车尾气中的芳香族含量远高于加速状态下的
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EPSP)合酶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该基因在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水稻EPSP合酶基因的EST序列设计探针,在水稻TAC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16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E11进行亚克隆,由此获得了由3661核苷酸组成的水稻EPSP合酶基因全序列.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揭示,该基因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以窄叶青8号/京系17组合
运用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了硅对盐胁迫下两个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根系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大麦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是盐敏感品种还是耐盐品种,盐胁迫(120 mmol/L NaCl)处理的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钠、氯离子的X射线峰均较高,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表皮和皮层细胞中,而钾峰较低;盐胁迫处理加入1.0 mmol/L硅后,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钠、氯离子的X射线峰显著降低,且钠、氯离
以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T21(Aspergillus niger T21)的糖化酶基因(glaa)5'cis调控区片段为探针,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从黑曲霉蛋白粗提液中检测到与glaA 5'调控区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并把其结合DNA定位在T21 glaA 5'调控区的-374~-344,-484~-414以及-580~-540 bp 3个区段,且此3个结合DNA的片段在EMSA实验
建立了由采自自然界中的样品、不经实验室培养而直接用于大核DNA提取和PCR反应的原位(in situ)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并比较了6种累枝虫(Epistylis 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ydis,E.plicatilis,E.hentscheli,E.galea)的18S-ITS1序列,结果显示:E.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