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后方不稳的诊疗现状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关节后方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方不稳,但是临床上诊疗难度大,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策略与前方不稳完全不同.因此,深入认识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掌握检查方法、基于解剖和受伤方式对肩不稳进行分型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关键作用.CT三维重建对肱骨头及肩盂骨缺损的评估和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后方盂唇及关节囊病变评估有助于精确诊断.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肌性不稳建议保守治疗.创伤性及发育不良性不稳建议手术治疗,具体根据肩盂侧或肱骨头侧损伤行不同术式.肩盂侧损伤根据骨缺损情况行软组织手术、植骨手术或截骨手术来重建后方稳定结构;肱骨头侧缺损则根据前方骨缺损面积行植骨术或肩胛下肌填塞术.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前者优势在于学习曲线短,固定牢固;后者优势在于微创操作及可以多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并精确控制骨块位置.本文对将上述问题加以综述.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一种酒醅中己酸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酒醅使用60%乙醇超声波振荡浸提,离心过滤后的提取液加入内标物后直接进样,通过R2、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检测要求,其方法的操作简单方便,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OA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研究人员不断重视.研究发现,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 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主的炎症细胞因子是组建起OA炎症网络的罪魁祸首.并且发现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
目的:研究个体化可控性应力外固定架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收治6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3~58岁;病程1.2~10.0 h.根据术后对骨折端应力刺激的大小将其分为4组,其中包括无应力组(15例)及不同应力刺激的3组(各组15例).所有胫骨开放骨折患者行可控性应力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术后4周,应力组以患者体重为参考,调节弹性外固定架向骨折端施加自身体重1/6、2/6、3/6的轴向应力.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4、6、8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42~71(63.44±5.96)岁,病程1.5~6.5(3.69±1.10)年.52例患者均有下肢根性痛或麻木症状,其中41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5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