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对外汉语学科教学中,“词本位”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体现在教材中就是我们仍旧可以看到的“生词表”和“词汇单位”。而与字本位不同的是,词本位是一种学者们从西方语言学家的研究中引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融入到汉语中,词本位的思想与西方的语言学家们相对同步,而对于汉语教学本身也有利有弊。在汉语教学中,当词作为教学单位时,可以直接采用翻译成媒介语的手段来进行讲授,词本位普遍被称作是一种适合教学但却不够充分体现汉语特色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虽要考虑汉语,但也要同时结合学习者自身情况,来共同进行最小教学单位的探讨研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此外,汉语和日语都是使用汉字的语言。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面向未来,取得更高的水平和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词本位;对日汉语;词的偏误
一、词本位与偏误
1.词本位与汉日双语
词作为汉语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存在于词法和句法中间的音义结合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近年来,近年来,一些国内的语言学家们参考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将“词”作为基本的语言单位来进行教学。与汉语不同的是,在其他语言中,一些词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来表现出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同样,语序存在功能性的语种也十分罕见,例如我们的母语汉语。
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日语和中文是以书写汉字等为单位来表现的语言。关于日汉双语的对比和对日汉语教学方面,特别是在研究汉语语法点方面,词汇研究大多集中在中日同形词、日语的外来语和具体的语法分类的词类上。另一方面,在以学习和教学为研究目的的方面,目前存在一些语序偏误和回避现象的研究,但结合以上情况,对整个词偏误的研究仍然比较少。
2.词在汉语中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在汉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四个层次中,词是作为一个枢纽而存在的。无论是语素、短语还是句子,一旦跨过词的层面,都会因失误而无法透彻地分析其内部结构体系。单词、句子和语法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如果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很难解释剩下的两个。
此外,词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还体现在其符号功能上,即“词语是具有计量功能的单位层次”。
虽然语素也是汉字,但它们往往与词的外观一致。
有些词可以直接作为独立的句子出现,如“不”可以直接回答问题。短语是由单词组成的。能独立造句的词也能造句。虽然短语和句子之间的距离比词和句子之间的距离近,但是没有没有没有词的短语。词组的意义体现在词义上,词义离不开词义。
所以我们认为:词是衡量层次间距离差异的重要单位。与其他层次相比,这一单元层次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3.词与词的偏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产生如下对话:
(1)我们的新老师姓钱,钱财的钱。(由词定位字)
(2)高低的高就是高矮的高。(由词定位字,由一个词定位另一个词)
(3)-舟山烤鱼是什么菜?
-和名字一样,就是烤了一条来自周山养殖的鱼。(由词定位短语)
结合上述三个例子,我们认为:
字—词—短语是一套层级顺序的互动体系,字可以作为组合成词的部分,词可以解释短语,词又能反向对字做出限制和定位。三者之间以词为三者间的核心枢纽,词作为三者统一的顶点,占主要地位。
词在二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从印欧传来、单纯去模仿国外的二语教学、与汉语本身并不符合的教学手段。我们目前为止的教学本位争议中大部分仍旧认为词本位是一种不适用于汉语的手段,但时代发展,全球由语言到文化再到语言互相影响的同时,词本位一定也是不断发展的,结合了汉语本身特点的一种教学思路。
在汉语中,如果仅仅以词形的一致性为出发点来研究词语的用法分布,就会把不同的音、义不相关的词混淆起来。
我们认为音、形、义相同的词语具有词语使用分布的讨论价值。
因此,本研究的词形主要是结合上述汉字词组的三位一体结构,对缺失词的搭配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与传统的词性用法调查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学习者的应用,扩大汉语的共同单位,从而尽可能保证正确的语言输出,进而在语言的深层知识基础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4.词的偏误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汉字的视觉统一性(即“方格字”),很難对其进行分类。即使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语法关系标记(结构助词等),由于词形不变,在句法上也会给分词带来一定的困难。可见,就汉语词汇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而言,我们只能详细描述和总结各种相关的语言现象。系统地分析词汇错误有助于我们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和前景。
二、汉日双语对比研究
1.汉日双语中词的表现形式不同
翟东娜(2008)《日语概论》指出:在日语中,汉字和假名具有不同的标记功能。一般用汉字表示实词,用假名表示虚词。在表达层面上,日语中的汉字被用来澄清词义,表达声音和识别意义,增强视觉效果,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速度。
日语作为一种粘着的语言,到处都有标记。由于日语有严格的变形规则和延续规则,汉语中必然存在一些与日语不符的部分,这部分包含了日语中以假名标记的虚词功能,以及汉语中以汉字和语序表示的虚词功能。
李如龙、马都娟在《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一书中指出,中外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可以尝试按照词、词、语的组合来进行教学。庞大的汉语词汇系统是由一个多层同心圆组成的。这是系统的核心词基本词一般词行业词。在母语教学中使用的传统的构词法、句法分析法、连词造句法,即所谓的“词句训练法”,是运用汉语构词、构词、造句的规律,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词本位;对日汉语;词的偏误
一、词本位与偏误
1.词本位与汉日双语
词作为汉语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存在于词法和句法中间的音义结合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近年来,近年来,一些国内的语言学家们参考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将“词”作为基本的语言单位来进行教学。与汉语不同的是,在其他语言中,一些词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来表现出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同样,语序存在功能性的语种也十分罕见,例如我们的母语汉语。
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日语和中文是以书写汉字等为单位来表现的语言。关于日汉双语的对比和对日汉语教学方面,特别是在研究汉语语法点方面,词汇研究大多集中在中日同形词、日语的外来语和具体的语法分类的词类上。另一方面,在以学习和教学为研究目的的方面,目前存在一些语序偏误和回避现象的研究,但结合以上情况,对整个词偏误的研究仍然比较少。
2.词在汉语中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在汉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四个层次中,词是作为一个枢纽而存在的。无论是语素、短语还是句子,一旦跨过词的层面,都会因失误而无法透彻地分析其内部结构体系。单词、句子和语法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如果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很难解释剩下的两个。
此外,词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还体现在其符号功能上,即“词语是具有计量功能的单位层次”。
虽然语素也是汉字,但它们往往与词的外观一致。
有些词可以直接作为独立的句子出现,如“不”可以直接回答问题。短语是由单词组成的。能独立造句的词也能造句。虽然短语和句子之间的距离比词和句子之间的距离近,但是没有没有没有词的短语。词组的意义体现在词义上,词义离不开词义。
所以我们认为:词是衡量层次间距离差异的重要单位。与其他层次相比,这一单元层次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3.词与词的偏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产生如下对话:
(1)我们的新老师姓钱,钱财的钱。(由词定位字)
(2)高低的高就是高矮的高。(由词定位字,由一个词定位另一个词)
(3)-舟山烤鱼是什么菜?
-和名字一样,就是烤了一条来自周山养殖的鱼。(由词定位短语)
结合上述三个例子,我们认为:
字—词—短语是一套层级顺序的互动体系,字可以作为组合成词的部分,词可以解释短语,词又能反向对字做出限制和定位。三者之间以词为三者间的核心枢纽,词作为三者统一的顶点,占主要地位。
词在二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从印欧传来、单纯去模仿国外的二语教学、与汉语本身并不符合的教学手段。我们目前为止的教学本位争议中大部分仍旧认为词本位是一种不适用于汉语的手段,但时代发展,全球由语言到文化再到语言互相影响的同时,词本位一定也是不断发展的,结合了汉语本身特点的一种教学思路。
在汉语中,如果仅仅以词形的一致性为出发点来研究词语的用法分布,就会把不同的音、义不相关的词混淆起来。
我们认为音、形、义相同的词语具有词语使用分布的讨论价值。
因此,本研究的词形主要是结合上述汉字词组的三位一体结构,对缺失词的搭配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与传统的词性用法调查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学习者的应用,扩大汉语的共同单位,从而尽可能保证正确的语言输出,进而在语言的深层知识基础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4.词的偏误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汉字的视觉统一性(即“方格字”),很難对其进行分类。即使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语法关系标记(结构助词等),由于词形不变,在句法上也会给分词带来一定的困难。可见,就汉语词汇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而言,我们只能详细描述和总结各种相关的语言现象。系统地分析词汇错误有助于我们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和前景。
二、汉日双语对比研究
1.汉日双语中词的表现形式不同
翟东娜(2008)《日语概论》指出:在日语中,汉字和假名具有不同的标记功能。一般用汉字表示实词,用假名表示虚词。在表达层面上,日语中的汉字被用来澄清词义,表达声音和识别意义,增强视觉效果,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速度。
日语作为一种粘着的语言,到处都有标记。由于日语有严格的变形规则和延续规则,汉语中必然存在一些与日语不符的部分,这部分包含了日语中以假名标记的虚词功能,以及汉语中以汉字和语序表示的虚词功能。
李如龙、马都娟在《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一书中指出,中外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可以尝试按照词、词、语的组合来进行教学。庞大的汉语词汇系统是由一个多层同心圆组成的。这是系统的核心词基本词一般词行业词。在母语教学中使用的传统的构词法、句法分析法、连词造句法,即所谓的“词句训练法”,是运用汉语构词、构词、造句的规律,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