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运移通道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通道空间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通道的三种主要类型,据此提出了油气在地下运移的三种基本输导层为连通砂体,断 不整合面,它们在地下又可构成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由不整合面-断层,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四种组合,成为油气运移的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通道类型控制着油气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层可控制地层超覆,岩性尖灭,断层 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一
其他文献
塔中地区中一上奥陶统可划分为上部桑 塔木组夺段和下部良里塔格组灰岩段,它们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灰岩段碳盐岩为陆棚相沉积,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发育典型的陆棚边缘镶边沉积
<正> 大量新的石油地质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含油气单元(包括盆地、坳陷、凹陷及成油系统等)内,只发生过短距离的油气运移过程,油气就近聚集在烃源岩分布区内或其邻近地带,生烃
<正> 非背斜油气成藏可以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它有别于构造成藏而言,既包含由于地层尖灭或不整合面有关的各种油气藏,也包含地层中一些特殊沉积体所构成的油气藏,如生物礁
概略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生产近况,详细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 和俄罗斯尤罗勃钦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田基本面貌、地质构造背景、烃源岩、储层
<正>~~
当前层序地层学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充分证明所研究的层序具有等时性和可对比性。层序界面和体系域与固,液体矿产的成矿作用存在内在的,有机的成因联系。最大海泛面以上各体系 叠
特提斯构造带共有80多个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近1600&#215;10^8t,在地理分布上,这些盆地和储量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7个盆地,1318&#215;10^8t储量)、中亚北部(4个盆地,98&
<正> 最近,李晋超、马永生等及金之钧、庞雄奇等分别在他刊撰文阐述了中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用的技术措施,现摘编归纳如下,以飨读者。地质条件本身的特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在已钻遇奥陶系的许多井中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部分井的油气量还相当高,但却很难进行储量预测和储量计算,并形成开发性的油气田。其主要问题是对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