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剂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增敏的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验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针剂甘氨双唑钠(CMNa)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及临床安全性进行随机、双盲Ⅱ期临床研究.方法共有218例患者入组,病种包括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射治疗加CMNa组(A组,100例)及放射治疗加安慰剂组(B组,98例).放射治疗为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A组用CMNa 800 mg/m2, 3次/周(星期一、三、五用药);CMNa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滴完;放射治疗在输液结束后30~60 min内进行.B组用安慰剂加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结果共有20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199例评价了原发灶疗效,A、B两组有效 (CR+PR) 率分别为91.2%(93/102)、78.4%(76/97)(P< 0.05),完全缓解 (CR) 率分别为55.9%(57/102)、30.9%(30/97)(P<0.01). 107例评价了转移灶疗效,A、B两组CR+PR率分别为91.1%(51/56)、92.2%(47/51)(P> 0.05),CR率分别为57.1%(32/56)、43.1%(22/51)(P> 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对CMNa均有很好的耐受性.结论 CMNa对原发灶有良好的放射治疗增敏作用,且耐受性好,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随诊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834例胃癌患者中共有91例诊断为肝转移,其中79例为同时性肝转移,12例术后发现异时转移,共21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结果胃癌肝转移灶切除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0%.单转移灶及异时性转移是其有利的预后因素.13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论单转移灶及异时转移、肿瘤假包膜形成预示胃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老年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选择16例中或重度OSAS老年患者(OSAS组)给予nCPAP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时的早晨(6∶00)及午后(16∶00)检测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液黏滞度(WBV)、血浆纤维蛋白原(Fng)、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