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引导下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引导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来我院就诊的252例周围型肺肿块的患者,共252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术.131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引导,121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引导.比较两组肿块内坏死区数目、大小、周围大血管显示率及穿刺正确率等情况.造影组同时观察肺肿块的增强时相及特征并分析.结果 252例患者,共252个病灶,平均大小为(45.3±10.7)mm,良性病变82个,恶性病变150个.131例常规超声组中,71例恶性,43例良性;121例造影组中,79个恶性肿瘤,开始增强时间为(14.3±4.5)s、达峰时间为(24.9±6.9)s、减退时间为(44.3土17.7)s;39个良性肿瘤,开始增强时间为(11.6±3.7)s、达峰时间为(20.5±4.9)s、减退时间为(49.6土15.8)s,良恶性肿块在开始增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峰时间和减退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穿刺后出现2例并发症;常规超声组有5例并发症.131例常规超声组有25个显示有坏死区,显示率为19.1%(25/131),坏死区平均大小为(15.3±10.7) mm;周围及内部大血管显示率为26.7% (35/131);121例造影组中有85个出现坏死区,坏死区显示率为70.2% (85/121),坏死区平均大小为(35.5±16.7) mm,周围及内部大血管显示率为42.1% (51/121).造影组中在坏死区显示率、坏死区大小及周围血管显示方面高于常规超声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穿刺正确率为97.5% (118/121),常规超声组为87.0% (114/131),造影组穿刺正确率明显高于非造影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周围型肺肿块内的坏死区及周围大血管,提高穿刺的正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管前置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血管前置的超声表现,追踪其临床处置及分娩情况.结果 血管前置产前超声检查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诊断血管
患者男,16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示:于肺动脉瓣下后外侧壁探及一管状结构(图1),CDFI探及双期分流血流信号,另于肺动脉瓣上探及一股较细的双期分流血流信号(图2);右
期刊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未分化癌超声特征,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0例甲状腺未分化癌、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
目的 探讨腮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合病理及相关文献,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13例腮腺
目的 探讨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VSD)产前超声诊断特征及一般临床资料,为患儿的围产期管理预后分析及出生后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我中心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16 263
目的 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X线摄影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3例乳腺EPC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超声检查,8例X线摄影.所有病变均进行2013年版
患者男,14岁,两周前剧烈运动后出现上腹隐痛不适,无发热、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疫区接触史.当地医院腹部CT:脾脏占位,囊肿可能.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
期刊
患者女,46岁.因半年前发现脐部肿物,质硬,无明显压痛及波动感,无红肿及破溃,近期增长较快,且1周前出现红肿,随经期疼痛而并发疼痛;既往体健,无任何手术及剖宫产病史.二维超声
期刊
目的 探讨早孕期胎儿腭裂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早孕期超声可疑腭裂的胎儿声像图,与产后及中孕早期声像图进行对照;并对早孕期漏诊的12例胎儿腭裂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