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公常说,是土地养活阿拉,吃的五谷,穿的衣裳,住的屋子,人要晓得敬天爱地。这几年外公老了,爸爸妈妈常劝他别到地里去,一向好脾气的外公却冷冷地说:“农民不种地算什么,人靠养,地也靠养!” 外公知道种地赚钱太难了,风调雨顺,起早摸黑也赚不了多少。但外公对他的一亩多地,有一种虔诚,风雨无阻在这地里守着、种着。一筐菜,一篮豆,甚至一粒米,他都似宝贝一样珍惜。我小时不懂事,把外公铺在晒谷场上的晚稻谷一把一把扔到沟里玩,一向疼爱我的外公咆哮起来:“你还是人吗?”外公铁青着脸,跳下沟,把水里的谷子捞起来,那情景吓得我发抖,从此再不敢“糟蹋粮食”。
   放假时,妈妈有空总带我去看外公。往往要到太阳下山,外公才会结束一天的田间都回来,他的小三轮车里,常常装着刚从地里收获的“好东西”。外婆一阵忙碌,它们就成了饭桌上可口的菜肴。外公看着这些菜,眼里满是笑意,他伸出筷子去夹一筷放入嘴里,那享受的表情,感觉像在吃珍异大餐似的。外公总是往我的碗里夹菜,一边还说道:“你要多吃点,自己家里种的菜,比外面买的好多了,新鲜,不打农药,营养又健康。”看着我们吃得欢快,外公脸上的每条皱纹都在微笑。我跟外公说谢谢,外公摆着手说:“别谢我,要谢就谢谢土地公公吧,地啊,是有灵性的,也是最公平的,你给予它多少,它也会回馈你多少。”
   吃好饭,外公常牵着我的手,带我到屋外边转转,他总说我每天读书,不接地气。看着四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外公说:“阿霖啊,晓得哦,这儿,这儿,原先都是地,现在没了。地好啊,人靠地,人啊,不能忘本,造房子也不能乱用地,没了地,人咋活?”
   我随口说:“现在的科技可发达了,只要很小的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新技术已经取代了過去的辛苦劳作,所以这耕地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外公搂搂我的肩,没说什么。
   外公领着我又走了一段路,突然他指着远处说:“阿霖,你看你小时种下的树苗,已经这么大了。”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一棵小小的桃树,却怎么也记不起是在什么时候种下的。外公说我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种了这棵小树,那时候我特喜欢吃桃子,一听说种桃树就可以有桃子吃,便央求外公买来了一棵树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记得给它浇水、松土,盼着它快点儿长大,但是后来兴趣淡了下来,完全忘了这茬。
   我被这棵桃树勾起了更多的回忆,六七岁是一个闲不住的年纪,爸妈因为忙于工作,便把我寄养在外公家。那段时间,我天天在这片土地上玩耍奔跑。外公在地里挥汗如雨时,我在附近捉蚂蚱和蜻蜓,累了渴了,有西瓜,有桃子。也曾撒过娇,想要外公做一把专属于我的小锄头。得逞后,有时我会跟在外公后面,模仿他的样子,微弓起背,扛着那把小锄头,人小鬼大地也要下地种田去,然而小短腿的我,总跟不上外公的步伐,踩不进外公留下的大脚印里,于是湿润的泥土上就有了一大一小的两串脚印……
   我看着身边愈来愈苍老的外公,恍惚间仿佛明白了什么。这片土地用它宽厚的胸怀与丰富的乳汁哺育了我们,对于外公而言,它与他早已融为一体了,所以外公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了对它的情感的,外公是土地之子。
   这个礼拜天,爸妈和我又回到了外公家,照例吃上了地里的“好东西”。在外公满怀期待而又表现平静的眼神中,我将一块刚从地里挖来的芋头放入口中,然而下一秒,它又从我的嘴里吐了出来——这味道太难吃了,又硬又涩。妈妈看着我的狼狈样,也夹起一块送到嘴里,她的脸色也变了,但还是咽了下去,却又禁不住喝了好几口菜汤。外公看看我们,也夹了一块放入嘴里缓缓嚼着:“味道怎么变了。”
   饭桌上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一片寂静,妈妈看了爸爸一眼,又用手肘撞了撞他,用眼神示意他说点什么。终于,爸爸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放下碗说道:“爸,你要不别种地了,原先这地还能种点什么出来,你这辛苦也不算白费,但是现在,四周已经全是厂房,全是废气废水,这地什么也长不好,看看这芋头,你还这么辛苦干嘛呢。”外公皱着眉,夹着那盘苦涩的芋头,一块一块放进嘴里,什么也没说。妈妈有点着急地看着爸爸,爸爸却什么也不说了,妈妈只好自己开口:“爸,你看你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算太好,还是别种了吧,现在又不是没得吃,你也让我们少担心些……”
   外公终于抬头,用一种奇怪又复杂的眼神看看我们,一字一顿地说:“地里的东西没像以前好吃,但街上卖的就好了?没污染?人呐,不能忘本啊,地是从来不会亏待人的,是阿拉人不像样……种地还是我说了算,我的事,我自己想办法能弄好!”
   这顿饭终是不欢而散。外公离开后,妈妈转向我:“阿霖,你陪外公去。”我离开饭桌,找来找去,却找不到外公了,那原先停在花坛边的小三轮也找不到了。我知道,外公又去了那片他离不开的地里了。
   爸爸带我开车到地里,果然看到了外公在玉米丛里的身影。我朝着外公的方向喊道:“外公,我想吃六谷(玉米),你让它长快点,长快点。”
   外公转过头来跟我比了个OK的手势,我笑了,其实外公还是挺时髦的嘛。
   “好的,你下个礼拜来,六谷就可以吃了。”
   “谢谢外公!”
   “你谢谢这地,是地养活阿拉,是地给你吃的!”外公在玉米地里向我挥手。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8日,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五季落下帷幕,“陪跑”了四季的陈铭终于拿到了本季BBKING(奇葩之王)。绚丽的彩色飘带下,围绕着他的是“实至名归”“You deserve it”的称赞,陈铭仰着头,只是绅士地笑着告诉观众:“奇葩之王是一个象征,就好像攀登是一种习惯。”   决赛节目播出的前两天,陈铭应邀作客中天会客室,身着红色卫衣、休闲牛仔裤,和节目里西装领带的他似乎很不同。但当他一
编者按:   在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值得公众追逐的除了新鲜的话题和事件,还有它背后所蕴含的真知。培根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辨明真相,少走弯路。   2019 年,“思想实验室”正式开启,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一位集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于一身的“哲学小王子”将带领我们一起化解困惑,学会深度思考,建立更成熟的认知体系。  
【摘要】微信的產生快速普及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深刻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微信对大学生造成的积极影响与不利影响,在自身工作中注意思变思想观念,加强微信的应用与学习,将微信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引领、价值观引导与学生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关键词】微信 辅导员工作 应对策略  一、微信及其应用功能  微信是2011年初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新的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流行
又是一年高考季,奋战在高考一线的除了普通的中学生,还有一群特殊的同龄人——特殊教育学校的盲人聋哑生。相比普通高考生的备考冲刺,残疾人高考备考没有媒体的聚焦,没有社会的瞩目,但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高考的路线有所不同,但他们和普通的高三学生一样,都有着拼搏的心、上進的动力和大学梦。  ①一名盲人高三学子正就着盲文课本进行复习。  ②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只有4名盲人高三学子,老师正在对他们教授高三知识
“鲁引弓”是鲁强的笔名,“引弓”取自他名字“强”的偏旁,也有引而待发的意思。因为一次机场奇遇,他开始使用“鲁引弓”这个名字创作教育题材小说,而他创作的作品《小别离》一出版,就俘获了广大读者的心,更俘获了电视剧制片人的心。于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成了2016年的热门剧集。去年夏天,根据他另一部小说《小欢喜》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继续火爆荧屏。  中天杂志社和鲁强老师的缘分匪浅:杂志社和鲁强老师的家在同
记=本刊记者 史 申 朱诗琪  沈=沈奇岚  我想和艺术有关联,无论哪种关联  记:您从2009年就开始为我们杂志写文章,那您最早是怎么和写作结缘的呢?  沈:我读初中的时候,是上海学生记者团(后简称“学记团”)的成员。当时上海《青年报》有位老师叫江倩凤,她非常关爱我们学记团,常常打电话教我们如何把文章写好。我们也会主动地提一些想法,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写成文章投稿给她,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会更有意识
你和父母牢不可破的闭环关系,应该随着你长大,慢慢打开变成“活结”。  好友家乱套了,我紧急受命去“灭火”。  好友突然辞职回娘家时,朋友圈里就已经有风言风语。半年后,她抱着新生的儿子回来,谁也不意外——除了她刚读高一的女儿大宝。据说在机场接机时,大宝就对着妈妈尖叫:“你这么大年纪还生孩子,简直丢人现眼!”   都知道坦然地接受二胎對第一胎来说是件难事,也都以为难关总归会跨过去,但大宝的愤怒并未平
看着水中的茶叶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慢慢舒展自己的身体,叶片上淡淡的经脉纹路和细细的绒毛,在微微泛黃的茶水里格外显眼,溢出的,不只是茶香,还有我与茶的回忆。   小时候,外婆家有一大片茶山,每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会有一次全家“采茶大运动”。戴好竹笠,系好竹筐,踩着弯弯绕绕的小路,小心地扶着竹子爬上山,就能看见一大片翠翠的斜坡。茶叶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几片嫩嫩的新叶小心地探头,颜色再深一点的老叶已经大大
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即将开锣,造龙舟的匠人们正辛苦地劳作着。  广东佛山关群苏造船厂的关家三代人,为一艘艘龙舟倾注了无数心血。丈量、锯木、雕刻……做龙舟是个体力活,也是个细致活,尽管几个人开足马力同时工作,但造好一艘龙舟仍需要耗费大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龙舟做好后,订制了龙舟的村子会派村里的男女老少们接龙舟回村,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下水前,村民要用鸡血给龙舟头点睛,点好睛的龙舟才算最终完成,這也
今年盛夏,由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主办的“你好,未来”第二届中学生明信片创作大赛落下了帷幕。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用彩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梦想,向未来捎去了美好的问候。  不知不觉,2016年到了尾声。这一次,不妨就让我们用向未来问好的方式跟过去告别: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张明信片吧!  从当下的青春恣意,到未来的风华正茂,十年,是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时间单位——  十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变得更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