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作文知识。作文知识可以教会,作文能力是难以教会的。我认为要培养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应建立在引导学生综合积累的基础上,即积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对人和实物的认识和感受等。
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导应该主要体现在诱导兴趣、启迪思維、指导方法、辅导写作、疏导疑难等几个方面。其中既包括导的内容,又蕴含着导的基本方法。
一、诱导作文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透彻地阐明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认为,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激发诱导。诱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有以下几种:1.根据小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在作文起始课时,教师应该以富有魅力的话语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放大胆子勇敢地写“放胆文”。2.根据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与眼前的写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一股写作文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4.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开展一些作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启迪思维
作文是吸收与倾吐的循环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思维的产物,是内化后的倾吐。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三、指导作文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即指积累写句子的方法,积累写段的方法,积累写篇的方法等。
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正确的指导。教师需要指导的写作方法有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例如审题,常用的方法有:1.中心词审题法。即分析题目的中心词,思考这个中心词的要求,提示内容和范围。2.限制语审题法。即分析题目对中心词有什么限制,一般与中心词审题法并用。3.比较审题法。即通过比较区别同类题目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把握作文的中心与选材的重点。4.类比审题法。即写作中遇到与学过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
四、辅导写作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仅仅掌握一点写作方法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古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得丰富学生在作文时有可能涉及到的诸方面的知识。
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教师的导便是辅导。辅导既可以直接讲授有关知识,也可以将有关知识编写印发,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辅导时,教师必须遵循个别学生涉及到的知识个别辅导,多数学生涉及到的知识集体辅导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积累,注意积累素材应与训练写日记紧密结合。此外,教师还注意训练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记下更多的材料。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日记中选材,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日记是作文材料的“仓库”,是作文练笔的重要途径,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地捕捉积累材料,通过积累、尝试让学生真正“用笔说话”,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五、疏导疑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掌握学生写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疏导。教师在疏导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1.个别疑难问题,可以当面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出现的个别疑难问题,可以只提示思路活讲授方法,让其自己解决。2.普遍性的问题集体解决。
总之,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学生为主体,导为主线的根本原则,并弄清导的内容,掌握导的方法,把握好导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具备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导应该主要体现在诱导兴趣、启迪思維、指导方法、辅导写作、疏导疑难等几个方面。其中既包括导的内容,又蕴含着导的基本方法。
一、诱导作文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透彻地阐明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认为,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激发诱导。诱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有以下几种:1.根据小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在作文起始课时,教师应该以富有魅力的话语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放大胆子勇敢地写“放胆文”。2.根据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与眼前的写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一股写作文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4.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开展一些作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启迪思维
作文是吸收与倾吐的循环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思维的产物,是内化后的倾吐。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三、指导作文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即指积累写句子的方法,积累写段的方法,积累写篇的方法等。
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正确的指导。教师需要指导的写作方法有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例如审题,常用的方法有:1.中心词审题法。即分析题目的中心词,思考这个中心词的要求,提示内容和范围。2.限制语审题法。即分析题目对中心词有什么限制,一般与中心词审题法并用。3.比较审题法。即通过比较区别同类题目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把握作文的中心与选材的重点。4.类比审题法。即写作中遇到与学过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
四、辅导写作
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仅仅掌握一点写作方法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古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得丰富学生在作文时有可能涉及到的诸方面的知识。
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教师的导便是辅导。辅导既可以直接讲授有关知识,也可以将有关知识编写印发,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辅导时,教师必须遵循个别学生涉及到的知识个别辅导,多数学生涉及到的知识集体辅导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积累,注意积累素材应与训练写日记紧密结合。此外,教师还注意训练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记下更多的材料。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日记中选材,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日记是作文材料的“仓库”,是作文练笔的重要途径,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地捕捉积累材料,通过积累、尝试让学生真正“用笔说话”,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五、疏导疑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掌握学生写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疏导。教师在疏导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1.个别疑难问题,可以当面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出现的个别疑难问题,可以只提示思路活讲授方法,让其自己解决。2.普遍性的问题集体解决。
总之,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学生为主体,导为主线的根本原则,并弄清导的内容,掌握导的方法,把握好导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具备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