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园时分,“彭妈妈早上好”“蓝妈妈早上好”“园长妈妈早上好”……一声声稚嫩的问好声不绝于耳。幼儿初入园,家长担忧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老师宽慰道:“在家您是孩子的妈妈,在幼儿园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老师妈妈”“园长妈妈”这样的称呼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笔者以“幼儿园老师妈妈”为关键词,运用微信搜索功能进行检索,筛选掉重复内容后,共得30余篇来自不同公众号平台宣扬“幼儿园老师像妈妈”或直接称其为“老师妈妈”的推文。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反对这一称谓的声音。“老师妈妈”这一称谓表达着什么?这一称谓会对相关者产生何种影响?这一称谓所象征的关系是否可能真正实现?笔者从“老师妈妈”的意涵、潜在的风险以及是否可能实现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老师妈妈”称谓的意涵
(一)凸显照料幼儿生活的工作特点
学前教育具有保育性的特点,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基本工作原则。承担保育工作是幼儿园老师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区别之一。照料幼儿吃饭、喝水、如厕、午睡,帮幼儿梳头、穿衣,在幼儿难过时拥抱安抚等,这些事务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内容之一。如果是在家中,这些私人性的生活照料事务主要由家人负责。在这个层面上,由于幼儿园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与家人具有相近性,且这个群体以女性为主,所以,“老师妈妈”这一称谓被认为形象地表达出了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点。
(二)表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情感
“关爱幼儿”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伦理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重要文件都将“关爱学生”或“关爱幼儿”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教师妈妈”这一称谓所蕴含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情则表达了这种关爱最理想、最强烈的程度。谁都无法否认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无私与真挚,就此而言,如果老师能给予幼儿“母爱”般的关爱,那老师将是值得信任与托付的。在这个层面上,“老师妈妈”这一称谓被认为充分地表达出了老师关爱幼儿的情感追求,受到了部分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赞扬与推崇。
“老师妈妈”称谓的潜在风险
(一)身份混同
“老师妈妈”称谓的意涵
(一)凸显照料幼儿生活的工作特点
学前教育具有保育性的特点,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基本工作原则。承担保育工作是幼儿园老师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区别之一。照料幼儿吃饭、喝水、如厕、午睡,帮幼儿梳头、穿衣,在幼儿难过时拥抱安抚等,这些事务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内容之一。如果是在家中,这些私人性的生活照料事务主要由家人负责。在这个层面上,由于幼儿园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与家人具有相近性,且这个群体以女性为主,所以,“老师妈妈”这一称谓被认为形象地表达出了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点。
(二)表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情感
“关爱幼儿”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伦理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重要文件都将“关爱学生”或“关爱幼儿”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教师妈妈”这一称谓所蕴含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情则表达了这种关爱最理想、最强烈的程度。谁都无法否认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无私与真挚,就此而言,如果老师能给予幼儿“母爱”般的关爱,那老师将是值得信任与托付的。在这个层面上,“老师妈妈”这一称谓被认为充分地表达出了老师关爱幼儿的情感追求,受到了部分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赞扬与推崇。
“老师妈妈”称谓的潜在风险
(一)身份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