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疑教材出发依实验原理设计——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

来源 :实验教学与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mt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够有效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实验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两种情况下的实验装置在设计上缺乏严谨性.因此,应对装置进行改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在实验原理设计中应用的价值.
其他文献
《苏州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堪称是一部”地方通史的经典之作”,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它的现实意义、文化意义、政治意义及学术意义四个方面.它的成功编纂,对编写地方通史著作有着规范性意义:要处理好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在突出地方特色和元素的同时,深刻、准确地揭示其典型价值.沿着已有的成功之路,继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本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会被逐步克服.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越来越注重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在技术赋能的情形下,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更好地进行自我呈现与表演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当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与现实中的自我不一样时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这其中是否存在着虚假与欺骗.文章以微博为例,分析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自我呈现,探寻中介化交往中用户身份的真实性问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现实”对于”思想”具有基础决定作用,”思想”对于”现实”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实践”是促成两者从对立到统一的根本方式.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现象性”与”本质性”、”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普遍性”、”局部性”与”整体性”的四种张力结构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在两者的对立中把握两者的统一,也要在两者的统一中把握两者的对立,不断促成两者在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中螺旋式
大多数复习课存在缺乏综合实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层次和核心素养的问题.在”含硫化合物”一体化微型实验教学中,可在自制性质检测器的基础上,设计集浓硫酸与铜反应、SO2性质检验及吸收、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于一体的微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能够培育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实验和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集团化办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创举,正稳步推动教育朝着高质量和均衡性方向发展.随着集团校的增加、信息量的增大,集团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必须改变集团管理模式,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教育集团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着力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集团云管理模式.该模式借助互联网思维,对教育集团管理架构进行重组,植入”互联网+”的管理基因,融合信息技术并通过流程创新实现集团管理的减负增效,达成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终实现集团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快速推广.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是构成科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教学中应围绕三维目标,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学情,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审辩式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技能和核心职业胜任力.电学实验设计题是需要运用审辩式思维分析、解决的一类典型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审辩式思维的认知和人格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合理组织教学,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