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及意义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情况.方法 检测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含量以及AT-Ⅲ活性,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 肾病综合征发作期D-dimer含量为(0.91±0.36) mg/L,AT-Ⅲ活性为(57.6±19.8)%;缓解期分别为(0.32±0.10) mg/L,(75.4±21.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3±0.16) mg/L,(89.2±16.6)%.(2) 肾病综合征发作期较对照组D-dimer含量明显升高(P<0.01),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3) 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发生率为46%,DIC的发生率为8%.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具有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IC为其表现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惊厥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惊厥发生率12.4%;男女之比为2.2:1;惊厥首发时间为生后51.6 h,13.0%的患儿足量苯巴比妥不能控制.治疗后85.7%治愈出院,10.6%有症状出院,3.1%死亡,1.16%自动出院.围产期窒息(47.2%)是引起惊厥的首要病因,其次是糖及电解质紊乱(13.0%)、感染性疾病(16.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于2008年9月11日~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大会收到论文190余篇,3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18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学术会议。12位知名专家、教授,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教授在会上作了专题讲座。大会特别安排了有关汶川地震危重患儿救治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的特别发言,引起与会代
期刊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构成及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7例危重症患儿和34例健康儿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比较健康儿、危重症患儿恢复前后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改变.结果 危重症阶段,血清中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山嵛酸、花生四烯酸及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0.05);危重症抢救成功者恢复两周后,血清中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花生酸的含量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Dex)、氨基胍(AG)和氨力农(Amr)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兔随机均分成5组:手术对照、内毒素(LPS)、Dex、Amr 和AG治疗组.分别于术后30 min(T0)、注射内毒素并达到休克诊断标准时(T)、用药治疗后1~6 h(T1~T6)等各时间点记录血压、心输出量.于T0~T6分别取血、留尿,测血一氧化氮(NO)、血尿素氮(B
目的 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不同分期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动态变化,探讨MRI在化脑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诊断的化脑患儿中,按头部MRI至少检查2次的标准,共选出9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及不同分期头部MRI成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头部MRI检查结果 正常,5例头部MRI检查结果 异常.依据不同分期头部MRI的动态变化诊断出脑梗死、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脓及硬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白蛋白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患儿胆红素换出率的影响.方法 对47例临床达换血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进行换血治疗,治疗组22例,换血前1 h予白蛋白1 g/kg静脉输注,对照组25例换血前不予白蛋白.两组换血方法 、步骤、换血量、换血前后各项监护均相同.比较两组换血前、中(换血总量的一半)、后血清胆红素的换出率.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在换血中、换血后的换出率分别是36.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其诊断标准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认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过度释放导致的炎症反应失控和免疫机能紊乱。
期刊
小儿脑干脑炎起病急,病情重,如不能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救治,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患儿死亡.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的辅助检查,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特点,容易引起误诊.现将2004年5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13例脑干脑炎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期刊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1997年被美国FDA批准的作为麻醉和镇静深度监测的一项指标.作为脑电信号的分析方法,BIS具有客观、连续的特点,已广泛用于评判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也在指导ICU镇静用药、控制镇静深度、避免镇静不足或过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