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早期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多发肋骨骨折的影响。

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晚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对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到的文献严格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受伤72 h内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组)与受伤72 h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晚期组)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部疼痛改善率、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712例患者,其中早期组360例,晚期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组与晚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 0.16~0.37,P

其他文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观念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连续表达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肾上腺皮质存在不连续的CYP11B2阳性细胞团簇,并提出"醛固酮合成细胞簇(aldosterone-producingcellclusters,APCC)"这一概念。后续诸多研究提示,APCC与PA的发病之间可能具有潜在的因果联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APCC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以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患者多为高龄人群、合并症多,大多采用镇痛、抗骨质疏松症及康复等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但是当存在椎体失稳、神经功能损害或严重后凸畸形等情况时,必须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笔者对OVF开放手术的指征和入路、效果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阐述,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打压植入含富集骨髓的同种异体骨联合后路内固定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57~79岁[(67.7±6.1)岁]。19例采用经椎弓根打压植入含富集骨髓的同种异体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打压植骨组),21例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椎体次全切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CSOTL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Ⅳ型C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63例;年龄60~85岁[(67.4±6.5)岁]。损伤节段:T1117例,T1237例,L130例,L211例。患者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30例)和非PJK组(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态学及分布特点。方法在天津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0年经踝关节或足部CT扫描后诊断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患者176例,其中男77例,女99例;年龄14~84岁[(56.1±14.0)岁]。通过Mimics20.0软件三维重建距骨及囊肿区域后,构建田字解剖网格系统并将穹隆关节面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及后外侧四个区域。记录网格定位下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受累区域及其性别、年龄及发病侧别;测量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及体积。结果距骨软骨
目的比较空心拉力螺钉结合跟骨锁定接骨板与空心拉力螺钉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1例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8~78岁[(51.9±1.9)岁]。18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钢板螺钉组),23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螺钉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膝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AO分型34-A1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51.4±11.5)岁]。23例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A组),27例采用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及激惹等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7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6~45岁[(30.7±9.8)岁]。17例在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机器人组),20例在单纯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单纯关节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导针钻孔次数、骨道位点的准确性(骨道中心点距理想解剖点的距离)、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achm
目的探讨不同动脉吻合方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57岁[(35.6±3.1)岁]。缺损部位:上肢33例,下肢27例。缺损面积为4.5cm×2.0cm~17.0cm×8.0cm。所有患者Ⅰ期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Ⅱ期行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面积4.9cm×2.6cm~17.0cm×8.0cm。按不同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