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SA)患者内脏脂肪指数与转氨酶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反复打鼾或睡眠呼吸障碍至福建省睡眠疾病诊治中心就诊的患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腹部超声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非SA组及轻、中、重度SA组(AHI分别为:<5、5~<15、15~<30、≥30次/h)。比较组间PSG相关参数、转氨酶、内脏脂肪指数等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内脏脂肪指数与PSG相关参数及转氨酶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内脏脂肪指数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最佳切点及风险。
结果共分析15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0例,女42例,年龄(51.1±11.3)岁。其中,非SA组20例,轻、中、重度SA组分别有31、39、62例。152例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不同SA组间性别、年龄、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体质指数、腰围、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ODI)、内脏脂肪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脏脂肪指数与AHI(β=0.222,P=0.006)、ODI(β=0.216,P=0.008)、ALT(β=0.237,P=0.003)、GGT(β=0.238,P=0.003)呈正相关。ROC曲线提示,在总人群中,内脏脂肪指数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最佳切点为1.59。高内脏脂肪指数组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增加至4.550倍(OR=4.550,P<0.001)。
结论内脏脂肪指数与SA患者转氨酶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