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的白诗引用与美学表达探析r——以对《白氏文集》的引用为例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是平安时期女流文学的代表,同为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成书时间相近,作者同为宫中女官,并深受中国汉学影响.但是,这两部作品文风却迥然不同,分别代表了日本两大传统美学——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和明快(をかし).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对白居易诗歌的引用方面.即使是引用白居易同一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截然不同.因此,该论文旨在通过对《白氏文集》的引用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日本两大传统美学的特点,以期对日本美学文化思想有所把握.
其他文献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校园WiFi的普及,大学生可随时随地借助手机上的APP进行社交、娱乐、购物等活动.就利用移动端APP进行英语学习而言,尤其是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手机APP进行英语学习的持久度不够高,效率较低,学习困难较多.该论文以云南省部分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利用手机APP学习英语现状,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碎片时间进行个性化英语学习提供参考借鉴,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如何运用手机APP辅助教学,以及为有关英语学习的手机APP研发提供参考建议.
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执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积极作用.高职语文教师应合理地将地域文化资源运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安康汉调二黄文化是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高职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一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二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课堂教学,辅助课外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将之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始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最终达到“以德树人”的目的,切实践行“课程思政”这一全新教育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湖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学术研究尚存较大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外宣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学术界及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采取应对策略,打造新媒体外宣平台,让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宁夏历代创制的石刻文献超过500通,但现存碑刻实物不到200通,相关的研究工作在不断进行和深入中,相关的研究文献可分为发掘简报类、综合研究类、单篇碑刻文献的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4个方面.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快速融合,深刻影响着高职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给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及传播形式3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进而,从完善教育方式,拓宽培育渠道;构建协同保障,营造培育氛围;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培育环境等方面,探索了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大学生创新行为是个体将创新的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大学生创新行为是个体、组织、文化等多个层面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也应从个体、组织、文化多维度构建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培育机制.
线上教学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凸显出明显的优势.线上教学可以进行线上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业可以互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线上教学可以解决师生无法到校上课的困难,尤其在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利用同一个教学平台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线上教学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重复视听,并且可以随时下载资料.
科幻题材类文学影视作品深受青少年观众和读者的喜爱,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及科幻场景背后的原理的兴趣.在内容抽象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幻题材类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厘清科学与幻想.该文选取了电影《星际穿越》和《三体》中的一些场景,分析其中涉及的大学物理中狭义相对论部分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理解.
对生态文明视域下人格培育理论现状进行研究,追溯我国和西方研究生态人格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健全人格培育研究的重要性,论述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健全人格培育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介绍生态文明视域下人格的内涵,以“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为前提采用多学科知识来设定人格定义和内容.对生态文明视域下健全人格培育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映,也是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直接体现.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认知以及培育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新时期下生态文明建设对高校教育提出的一个必然课题.宁夏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现状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着生态文明知识获取方式多样化与信息表面化的悖论、生态认知能力与实际践行能力矛盾性突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与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结构性障碍等问题.基于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要着重在大学生生态主体责任意识、生态文明课程体系与师资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