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 艺以载道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风和日丽,油菜花盛开的春日,缘于“第五届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的合作事宜,同《雕塑》杂志社范伟民社长及苏州雕塑家沈建国一起,造访了宜兴的葛军艺术馆及创作室。短短一天的相处,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葛军博士作为朋友的真挚与坦诚,作为艺术家的刻苦与勤奋,作为学者的睿智与严谨。他那豪放的性格,谦恭的态度,深厚的学识,在其爽朗的笑声中伴随着不凡的谈吐,给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通过促膝交流,现场观看作品,阅读人物传记,几次电话沟通,向业界同行咨询等多种形式,逐步对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由此,一个在当今经济大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依循华夏民族传统并坚守民族文化阵地,用热血与赤诚勤奋而执著地耕耘,用创作与学理上的不凡业绩书写着新时代下属于自己华彩乐章的艺术跨界精英形象,鲜活而立体地跃于眼前。
  一、葛军博士其人
  鉴于葛军在艺术创作,活动策划,理论研究,商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多重成绩,似乎很难对他下一个准确的评价。陶艺家,雕塑家,书法家,理论学者,抑或社会活动家?针对这样一个自身有着传奇色彩,背后有着丰富,曲折而动人的传奇故事的人,离他越近,越感觉绝不是简单地用哪一个身份所能涵盖的。
  1,文化智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与“道”的关系一直以“艺以载道”为本。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里有“技近乎道”的说法,魏源《海国图志》里也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平神。”作为对传统文化浸染颇深的葛军博士来说,追求“艺”与“道”的关系成了他的执著追求。学理层面上,他可以说是一位文化智者,一位饱学之士,在人生修养,艺术修养和学识修养的提升与进步中一直不懈地行进着。
  葛军祖籍江苏盐城,出生于东北边陲的牡丹江畔,成长于苏北美丽的黄海之滨,求学于“瓷都”景德镇,创业于“陶都”宜兴,穿梭于国际时尚之都上海。数十年的探索,使他逐步融入了紫砂与陶塑艺术的世界多种地域文化的浸染,造就了他潜意识里的复合文化。他以这种多元复合文化理念为支撑,以陶瓷艺术创作规律为依托,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现代艺术探索精神相交融,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观念驱动下,建构起了自己的创作思维与造型意识,在诗意生活的浸染中,创作出了许多符合传统又顺应时代的个性化艺术作品,将绚丽光彩的陶塑艺术传承,创新并发扬光大。
  他在以紫砂文化为核心的多种艺术领域中的独特体验与研究心得,源于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情怀。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儒家理想主义式的入世精神与出世境界,也在潜意识中激励并推动着他,使他在思想上追求一种个人终极的精神素养的同时,也在积极培育一种关心社会,关注行业,关怀他人的社会道德与情操。从他的作品与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注重于传统文化中“道”与“器”的把握,寻求形而上理论的支持,把对紫砂壶艺与雕塑艺术等方面的探索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的形式法则去研究,进行一种智慧式的心灵体验与美学考量。
  2,艺术狂徒
  千百年来,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已臻极致,器形设计,制作手段,装饰技法,美学标准穷尽变化,沿袭多年的壶艺传统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几乎,没有给当代人留下见缝插针的发展可能。而宜兴是有名的“陶都”,更是人才辈出,处处卧虎藏龙,早已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门派与市场体系。葛军作为一个“异乡人”“外来户”的身份进入宜兴陶艺界,冲破传统与现实中的重重壁垒,杀出了一条具有葛式色彩的创新之路,成为宜兴乃至中国陶艺界的佼佼者之一,靠的是什么?一种性格上绝不服输的韧劲与勇气,一种行为上舍我其谁的霸气与自信,支撑了他数十载艺术人生。
  说他是艺术狂徒,既因为他因敢于打破常规,独立特行而在中国紫砂界饱受争议,更是因为他敢为人先,狂有底气:世界紫砂艺术家协会中国首席代表;独创了紫砂艺术装饰技法——色饰法,为当代紫砂艺术注入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面貌;调动上百个国家的陶艺家,雕塑家,组织,举办“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推动了国内外陶瓷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在陶艺,雕塑,书法,美学研究,艺术理论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成就不凡;学术成果众多,先后在各类国家级展评中获金奖三十余项,成功申报国家外观专利三百多项……
  “突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突出了才气与高产;“仰田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洒脱与坦荡。对于葛军,要的就是这种艺术与为人上的自信大度,豪迈不羁。
  3,商道鬼才
  紫砂壶与陶瓷雕塑的商品性与艺术性,作为一对矛盾关系一直制约与困扰着很多艺术家,一味地迎合市场必将被市场遗弃,完全不顾市场自身更难生存。对于葛军来说,未雨绸缪,较早且成功地开辟了市场运作的商业模式,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游刃有余地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品牌。商业市场制约着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必须反作用于商业市场,因此他在顺应市场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把握艺术创作的能动性,强化创作思想,表达形式,艺术风格的独特个性。在商业与艺术的两极之间,他做出了无数个选择点,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各种需要。同时,借助现代传媒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海外传播交流,成功开辟了一系列新的营销模式,较好地处理好了其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关系。
  比如,他于1991年创立的葛军陶坊,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十名,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北京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延安葛军陶坊紫砂文化有限公司,宜兴葛军艺术馆,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宜兴市陶人葛壶艺坊等八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的近百家营销网点,以“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尊重,诚信,多赢”的合作理念,“和谐,和善,和美,创业,创新,创优”的企业文化,在国内外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4,策展专家
  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思想的引导下,葛军没有满足于个人的艺术成就,而是充分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现身公益事业。他到40多个国家讲学交流,积极传播中华陶瓷文化;通过举办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国内展览活动,对宜兴乃至国内,国际的陶瓷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以2008年“中国上海首届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为其最知名也最有影响的活动。“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作为一个陶艺界知名展览品牌,至今已举办了四届,有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俄罗斯,捷克,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陶艺家参加。在展览周期内,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如慈善捐助拍卖,陶艺亲子活动等,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艺术成果的平台,成为上海设计之都活动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典型作品简析
  1,明心见性——紫砂陶艺
  紫砂壶艺作为葛军博士的看家本领,代表了他艺术创作的制高点。他在传统陶艺制作基础上,潜心研究,独辟蹊径,发明了“色饰法”,开辟了紫砂壶色彩装饰的新天地。“色饰法”是用现代原料和上色技法,有别于传统工艺中的泥料彩绘,改变了紫砂制壶沿袭多年的传统技艺。比如用“色饰法”创作出的“金钱豹”系列壶具作品,色彩绚丽斑斓,构图大胆新颖,手法细腻独特,烘托了金钱豹剽悍强健的英姿,实现了造型审美与器物功用的巧妙结合。“文明时代”系列紫砂壶,形体夸张,富有张力,色泽斑斓,纹理美观,充满时尚审美气息。“静园”系列紫砂壶,形体结构新颖,肌理表现出众,引人入胜。其他影响较大的作品还有: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五十周年的“将军壶”,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不落的太阳”,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的“百年沧桑迎回归”“九九归一”,纪念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的“故乡明月”,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百年璀璨”,为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创作的“百福壶”,庆贺北京奥运会的“祝福中华神州·圆梦2008”主题壶……有的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有的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有的成为国家重大事件的标识而被各界收藏。
  整体来看,就陶艺器形本体论方面,造型美观,着色独创,纹饰新颖,肌理别致等等,展现了葛军的综合把握能力;不同材质之间的颜色对比,肌理对比,疏密对比等等,昭示着他对在艺术处理方面的熟练运用;以现代审美标准重新审视传统紫砂壶艺器形与内涵,转换为适合当代人解读的形式与意蕴,则是他在紫砂美学方面写就的新篇章。
  2,传承创新——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作品的制作相对复杂,制作上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最后再经过高温烧炼才能完成。由于操作的方法复杂,加上烧制过程中因为干燥和收缩导致的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意外情况,成功率较低,这也导致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对于紫砂壶艺,陶瓷雕塑重在表达形体,空间,更概括,更简洁,更单纯地表现主题,这种一千多度的窑火烧制出的陶塑艺术的迷人魅力,深深吸引了葛军不满足于紫砂壶艺既得成绩的进取心。
  正如黑格尔所说说:“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葛军的陶塑作品虽然沿用了罗汉,女人体,山鬼,智者,钟馗等传统题材,但因赋予了新时代生活的真实,而显得独树一帜。他的陶瓷雕塑主要特点是,以形塑神,内外兼修,发挥了陶瓷艺术在工艺,材料,技术等方面的优点,适合当代人欣赏的审美特性,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和事业的一种美好,积极而真实的态度和理想。
  相对于传统陶塑往往多借助着色装饰的方式,葛军的陶塑艺术白成体系。虽然他在紫砂陶艺作品中努力挖掘彩绘的装饰魅力,以增强美感和精神意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他在陶塑作品创作中则往往不加纹饰,直接利用陶土本原的粗糙与手工制作上的细腻,显得生动自然,拓展并丰富了雕塑的表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技法上,葛军广泛借鉴了古代陶塑造型手法,融汇了现代艺术审美理念,巧妙地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对接。
  葛军的陶瓷雕塑作品在保留了紫砂艺术传统内在韵味的同时,又具有雕塑艺术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蕴含了他对事物独特的认识方法和思想理念。他的陶艺《罗汉》,除去了古代造型的威严,也没有许多今人造型的戏谑,件件笑容可掬,神态生动,充满生活情趣。《钟馗》系列作品,人物憨态可掬,性格内敛含蓄,塑造了一种威武与睿智结合的人物形象。不同肌理与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智者》系列作品,主要突出人物的超然个性色彩。当代社会里心态从容淡定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一种境界。当不少人为了追逐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满脸疲惫,步履匆匆,日夜兼程,看不到蓝天白云,闻不了鸟语花香。哪天蓦然回首,方觉时光不再,容颜沧桑。也许,欣赏一下这件作品,可以有新的启迪。同样以《楚辞·九歌》的《山鬼》为创作主题,葛军作品里的女性山鬼就如现实社会里与猫嬉戏的少女,显得恬静优美,丝毫没有情色感官或者神秘莫测的诱惑力;坐骑老虎充满童趣,易于接近。几组《女人体》的造型也极为别致,借助可塑性极强的泥质,使得大体量的作品材料烧制的难度被轻松把握。作者对女人体的性别特征和情感表达予以淡化,突出强调女性特有的柔美气质和优雅,宁静的人物神态,寻找艺术视觉效果上的一种新的可能,点,线,面以及空间的自然构成给人多角度的思考与联想。
  正如罗丹在《罗丹艺术论》中所说:“当一位优秀的雕塑家塑造人体时,他表现的不仅是肌肉,而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葛军在塑造人物陶塑作品时,坚持去感受,发现和捕捉对象的具有本质意义,典型品格与个性色彩的主要特征并加以表现,弱化或省略那些对形象表现无关紧要的细节,避免塑造中的平铺直叙,平均对待,主次不分,使得形象特征鲜明突出。
  三、围绕葛军的相关元素
  1,突出的行业身份
  在崇尚艺术个性与独创力的今天,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立场,审美个性与他的文化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会反映出艺术家及其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图。正如学者梁玖所说的“在艺术家为社会,为他人带去人间温馨和艺术享受的同时,人们也必将要回报于艺术家的。这时,艺术家的地位,也就自然会随之提高。”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是靠艺术作品来体现的,艺术家的地位又取决于艺术学科的社会存在地位,艺术家的存在价值决定了艺术价值。葛军以其在艺术创作,学术修养,行业促动等方面的贡献,受到了社会业界对他的高度认可。除了作为艺术家之外,他还有很多的身份认同,这源于他在艺术创作,行业推动方面的突出贡献,因而在不同的行业领域里受到各方关注。博士,硕导,教授,研究员等一系列身份的认定,是他学术方面的硬件展示。他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国际著名陶瓷文化艺术大师,中国陶瓷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等,则是他社会活动领域的价值所在。他也很好地把握和处理了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将之转化为有力的因素,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一方面也有益于他推动行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骄人的艺术成绩
  在数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葛军也创造了中国紫砂界多个的“神话”:发明了紫砂装饰技艺“色饰法”,完成了陶瓷学博士研究生学业,以自然人的身份对名字进行了注册登记,对陶艺作品进行了指纹保险,在陶艺界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紫砂艺术展……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50周年,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中国-东盟博览会,2009国际射联世界杯总决赛,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等重要活动创作设计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其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3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300多项。众多作品被国家相关机构和名人,政要收藏。
  四、结语
  在多元发展,多样并存的当代陶瓷艺术发展态势和格局中,曾在中国陶艺界饱受一定争议的葛军有着自己明晰的艺术追求。他不是追求以纯粹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创作价值趋向,而是努力在艺术心态,思想观念与创造行为方面保持有明确的个性化发展诉求。既有优秀传统艺术上的创新,又关注了当代人特有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并在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外来民族艺术的精华,努力形成涉及普世精神,终极关怀方面的宏观心态和价值取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葛军博士曾有言:“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件,人生的事业成就离不开四种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众人相帮,家人支持。当然还要靠个人努力。对紫砂艺术。我的状态永远是在路上……”这道出了他感恩,感激,感谢的心态与胸怀,以及艺术追求方面韵决心,信心与诚心。在此,衷心希望他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1961年生于福建莆田,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历年来参加国家级专业博览会荣获金奖12项,银奖10项,铜奖10项。
日本是一个山林多、耕地少的岛国,人口大多集中在沿海狭小的平原地区。因此,“人多地少”的状况促使日本始终致力于积极利用地下空间。  从自然空间到人工创造   说到日本自然生成的地下空间,就不得不提日本政府指定的国家特别天然纪念物、第一大钟乳洞——秋芳洞。秋芳洞位于山口县美祢市东部的“秋吉台国家公园”地下100—200米处,远古时期这里曾是拥有珊瑚礁的美丽海底,经过海底火山爆发和海洋板块移动,在3.
立冬过后的一个周日,我同几位大学时期的老同学一道去陈文令先生的工作室做客,见到他工作室中有一座用塑料布包裹着的放大泥稿,主人介绍这是为其福建家乡创作的《郑成功骑马塑像》。今天刚好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他这件作品正在翻制模具时的场景照片,不由得想起我当年创作《金花公主骑马像》时的一些创作经历。  时间要回溯到2000年,当时我还在一所大学校办企业的艺术公司工作,公司承接了为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景区创作金花
摘要: 系统功能语法因其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已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各种语篇。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对一则新闻报道进行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以及主位结构方面的分析,以期揭示出新闻语篇的特点。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主位结构新闻语篇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已被广泛运用到对各种语篇的分析之中,其中黄国文成功地应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分析了广告语篇。他指出,这种语法比其他任何
摘要: Martin的评价理论从评价的角度研究分析态度,本文在评价的大视角下,聚焦评价系统的级差子系统,以级差的角度审视语篇态度意义,并提出比较态度价值大小的三个参数——语义、句法和语境参数,旨在对以语义为核心的评价理论进行些许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语篇态度意义 级差视角 态度价值    1.引言  语言学家对态度意义的关注由来已久。语义层面上的信息评价、事件态度及体现感情意义的褒贬词都曾有学
笔名一文,原名丁海涛。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  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03年,参与奥运徽宝的设计,并进行奥运徽宝的原型设计与制作;2005年,《北平往事之失落的京韵》,入选北京市第四届新人新作展;2009年,为前中宣部秘书长沈一之创作青铜肖像雕塑;2010年9月,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创作《李圭白》青铜肖像雕塑。  创作感悟  作品主旨在于表达
宋:近30余年国外的当代艺术对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你在美国这么多年,可否简要阐述它的当代艺术发展的状态和脉络?  刘: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刚进入大学之时,对世界艺术史的了解和认识都是破碎的,非常点视,没有形成面,很不系统。更何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现行体制的规则,尤其是文化导向及思想体系的定位,基本上只允许对前苏联时代的文化艺术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高等美术院校在教受西方美术史课程也只是
黄兴国是一位综合性极强的雕塑家。主业雕塑,兼及国画、版画;正如其人,性格豪放且多样。  兴国先生的雕塑注重情感,多用人体表达思想。目的不在人体本身,而在于被情感浸泡了的主观形态。这在他本次展览中不同的系列中昭示得极清。  此展名之为“空域”,系其中大部分该系列作品的提纲性定义。由此可看出他在当下的追求与审美旨趣之所在。他善于做“空”,但他绝不是只会做“空”。他做“实”  的能力在我看来并不逊于他的
艺术最终不仅仅是种表达方式,而是以某种特定方式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伟大的艺术家高于他人之处,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点因由:一是敏感;二是智慧;三是痴绝。智慧使艺术家得以理解真理并达到定的高度与深度,同时得以找到并把握表达的方式与途径,敏感使其作品显示出他人未能知觉到的某种“意味”,是艺术作品情感力量的来源;痴绝则使他对某种事物或意念执守专注,使其智慧与敏感能得以结合,最终促使目标达成。  贾科梅蒂是个典型
2007年3月30日,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协办,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的“雕塑与城市对话——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法国、智利、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190位艺术家共251件雕塑作品参加了本次展览。  该展是继“雕塑百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