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视听说相结合的全新教学环境。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再现情境,突出重难点,优化朗读教学,为习作提供丰富素材和例文,改革习作讲评方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阅读教学;习作教学;高效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
一、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1、提供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体验快乐。由于多媒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本、图像、声音及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提供丰富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播放圆明园的介绍、毁灭过程视频,不仅扩充了课堂容量,又大幅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对学生,除了上文所及的有利于学生便抽象为形象,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同化是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学习的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运用多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振,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2、图文结合,动画演示,突出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制作一张张文字、图片幻灯片,使学生品其词,观其境、闻其声,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限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很难理解和想象“人”字形线到底是怎样的。为了降低教学坡度,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就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大屏幕显示一列火车过“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推的火车头拉,拉的火车头推。接着让学生想象火车是怎样爬上直陡坡的。最后学生再观看火车爬上直陡坡的全过程。这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内容,又通过具体画面体会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開发资源,优化朗读。汉语的字正腔圆,朗读时的抑扬顿挫,音韵上的平平仄仄,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作者创作中感情的起起伏伏,投入心血的浓浓烈烈,书写生活的澎湃之音,就蕴含在字字句句中。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朗读录音是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他们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因而通过多媒体把大师请进课堂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首先播放规范化录音,或者情景配乐朗读,以先入为主的音韵美感启迪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
三、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提供作文素材,丰富习作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在家、校两点一线的环境中,在门窗紧闭的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讲解写作知识和技巧,要求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乎于外”。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空洞矫情,以致于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和新意。而多媒体的介入,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2、再现真实场景,激发写作灵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记一次辩论赛》这一习作训练中,在学生开辩论的同时,同步用摄像机摄下辩论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配上字幕,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指导习作时进行演播,为学生再现情境,让学生细细去观察,慢慢去品味。上课时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到辩论赛的全过程中,辩论赛的开始、经过、结果清楚无遗,犹如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当学生要重点描写某位辩手时,与该辩手有关的画面会出现在他们眼前。这样,学生能迅速“理清辩论赛的全过程”,知道要按比赛顺序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这样,自然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了。
3、提供优秀例文,领悟表达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模仿是儿童的本能,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能不能发展为能力呢?从学艺、学字一般都以模仿始,模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提醒暗示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范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减少写作的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
4、汇集共性问题,分析修改点评。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录入Word文档中。经过精心设计,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邢军《读与写》2011年第三期
2.《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王淑香《当代创新教育》2010年第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阅读教学;习作教学;高效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
一、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1、提供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体验快乐。由于多媒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本、图像、声音及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提供丰富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播放圆明园的介绍、毁灭过程视频,不仅扩充了课堂容量,又大幅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对学生,除了上文所及的有利于学生便抽象为形象,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同化是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学习的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运用多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振,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2、图文结合,动画演示,突出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制作一张张文字、图片幻灯片,使学生品其词,观其境、闻其声,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限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很难理解和想象“人”字形线到底是怎样的。为了降低教学坡度,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就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大屏幕显示一列火车过“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推的火车头拉,拉的火车头推。接着让学生想象火车是怎样爬上直陡坡的。最后学生再观看火车爬上直陡坡的全过程。这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内容,又通过具体画面体会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開发资源,优化朗读。汉语的字正腔圆,朗读时的抑扬顿挫,音韵上的平平仄仄,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作者创作中感情的起起伏伏,投入心血的浓浓烈烈,书写生活的澎湃之音,就蕴含在字字句句中。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朗读录音是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他们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因而通过多媒体把大师请进课堂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首先播放规范化录音,或者情景配乐朗读,以先入为主的音韵美感启迪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
三、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提供作文素材,丰富习作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在家、校两点一线的环境中,在门窗紧闭的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讲解写作知识和技巧,要求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乎于外”。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空洞矫情,以致于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和新意。而多媒体的介入,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2、再现真实场景,激发写作灵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记一次辩论赛》这一习作训练中,在学生开辩论的同时,同步用摄像机摄下辩论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配上字幕,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指导习作时进行演播,为学生再现情境,让学生细细去观察,慢慢去品味。上课时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到辩论赛的全过程中,辩论赛的开始、经过、结果清楚无遗,犹如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当学生要重点描写某位辩手时,与该辩手有关的画面会出现在他们眼前。这样,学生能迅速“理清辩论赛的全过程”,知道要按比赛顺序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这样,自然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了。
3、提供优秀例文,领悟表达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模仿是儿童的本能,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能不能发展为能力呢?从学艺、学字一般都以模仿始,模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提醒暗示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范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减少写作的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
4、汇集共性问题,分析修改点评。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录入Word文档中。经过精心设计,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邢军《读与写》2011年第三期
2.《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王淑香《当代创新教育》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