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表面污染金属废物激光去污工艺研究

来源 :核动力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激光去污技术在放射性表面污染金属废物清洁解控或循环再利用方面的应用,以350W的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为基础搭建了激光去污实验装置,针对激光功率、脉宽、频率、线间距、扫描速度等关键参数开展了一系列激光剥离去污工艺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激光去污工艺规律和不同去污深度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以某核电厂控制棒水池贮存搁架底板为对象开展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激光去污技术,去污深度达到10 μm后,样品的β射线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已低于0.8 Bq/cm2,可达到清洁解控的表面污染水平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在煤矿开采生产中,巷道抽采施工成本较高,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应用高位钻孔技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的原理进行介绍,对瓦斯抽采高位钻孔施工技术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瓦斯抽采高位钻孔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探究.
高温气冷堆(HTGR)一回路冷却剂中的低含量杂质在HTGR超高温运行时会对堆内高温合金产生严重的腐蚀.其中高温合金与非纯氦气之间的碳迁移对于材料性能影响很大.本文探究了高温合金在非纯氦气环境中碳迁移的化学动力学原理,并基于此获得了判断材料脱碳和渗碳的理论判据.根据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原理,对非纯氦气环境的氧分压和碳活度进行了计算,指明CH4与H2O的分压比值较高时可能导致合金严重渗碳.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应用广泛的碳迁移模型——“铬的稳定相图”,分析了铬活度计算方法并归纳出取值建议.本文根据铬的稳定相图
标准化核电厂风险分析-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SPAR-H)是目前国际上认可和接受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但其8个行为形成因子(PSFs)间存在交叉部分,导致人因失误概率重复计算或高估.为了改进SPAR-H的PSFs体系,通过统计2007年到2017年219份国内核电厂运行事件报告,筛选出与主控室操纵员运行有关的89份人因事件/事故报告进行PSFs相关性的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关联规则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复杂度、压力、职责适宜以及可用时间4个PSFs之间存在
一回路小泄漏的过度演变有可能引起严重事故,为防止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参数综合的改进高斯混合模型-灰色关联度法-熵权法(GMM-GRA-EWM)的故障预警方法.首先,对一回路小泄漏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机理分析,确定了预警特征参数.然后,根据已确定的预警特征参数,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多参数综合预警模型.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改进高斯混合模型算法有效学习了大量数据的统计特性,使预警阈值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自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达到预警.相较于单参数和固定阈值预警,该
运用机械可靠性理论,利用力学仿真分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控制棒组件的受力情况和薄弱区,识别出其薄弱区位于控制棒组件连接头位置;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可靠度-寿命计算方法,结合辐照对疲劳寿命模型的影响,并考虑所受应力情况,建立可靠度-寿命模型,计算HTR-PM控制棒组件在辐照减弱系数为0.7时的可靠度-寿命.计算结果表明,可靠度水平为0.99时,HTR-PM控制棒组件寿命约为15万次动作循环,辐照对控制棒组件寿命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HTR-PM控制棒组件设备可靠性管理
受地质构造和煤层厚度变化影响,针对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4号煤层不能实现全面卸压开采,留下工作面边界等多种形式的煤柱的问题,通过研究2号煤层在未完全开采保护层条件下,采取配合穿层预抽及顺层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等区域防突措施,对整个回采工作面进行消突工作.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顺层钻孔和高位钻孔等措施治理回采期间瓦斯,结果表明,该措施使上隅角瓦斯浓度保持在0.2%~0.3%,回风瓦斯浓度保持在0.3%~0.4%,并趋于稳定,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
针对CPR1000核电机组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以及处理(PTR)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失去设备冷却水的风险,从冷却水源单一的角度分析机组PTR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PTR系统现有的设备,创新性设计出采用其他冷却水源的备用冷却方式 分析研究表明,该设计方案提高了持续冷却乏燃料水池的可靠性,为PTR系统冷却方式增加了多样性和冗余性.
针对司马矿1211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频繁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现象,导致工作面回采速度慢、上隅角瓦斯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司马矿通风部分析了工作面在前期回采过程中上隅角瓦斯治理现状、瓦斯超限原因,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安装L型堵风装置+采空区埋管+布置高位裂隙钻孔”等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作面上隅角采取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后,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4%以下,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新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自2019年10月1日发布实施以来,为了研究《细则》修订的关键技术,从《细则》修订的背景和原则性入手,采用对比分析、重点研究的方法,研究《细则》在瓦斯防治理念、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效果检验要求、过程管理管控等方面与原《规定》的主要变化,结果表明,《细则》充分吸取瓦斯事故的经验教训,将最新的防突理念落实到瓦斯防治的各个环节中,补充完善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提出煤矿企业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全过程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最后结合《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
液池内的孔板鼓泡是安全壳内气体过滤排放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过滤过程中,孔板鼓泡体积直接影响气泡的上升速度与气液接触面积,因此是影响过滤器过滤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过滤的进行,液池内滞留的气溶胶可能成为孔板鼓泡体积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可视化实验,对含BaSO4和TiO2气溶胶液池内的孔板鼓泡过程进行研究,观察和分析孔板鼓泡体积的变化规律,进而获取气溶胶对孔板鼓泡体积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高温液池和TiO2会使得生成气泡体积增加,添加BaSO4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验还发现了生成气泡顶部含“小气腔”的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