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异物误诊10年一例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咳嗽10年于2007年3月6日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10年期间患者多次出现咳嗽、发热,最高体温为38.5℃,尤其在感冒后明显,偶咳黄色痰,无明显呼吸不畅,均在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才控制症状。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拍摄过X线片,无法确诊为异物。患者2001年前曾来我院检查,胸部CT检查考虑支气管异物(当时的CT片已丢失),建议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家属以风险太高为由拒绝。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7年在海口制订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简称海口标准)。通过近10年来的临床实践,“海口标准”对规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鼻内镜手术疗效的评价,以及在学术交流和临床科研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海口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工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求。
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颈清扫术的作用,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与同步放化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即使有淋巴结残留的患者,也有高达50%的残留淋巴结并不含存活的肿瘤细胞。然而,在过去没有临床指标可以预测哪些患者将从颈清扫术免除中获益时,常规性颈清扫术治疗仍然是一种被广泛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喉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喉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5年1月至2000年间共收治原发性喉小细胞癌患者5例,占同期收治喉癌患者总数的0.38%。5例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现报道如下。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共同举办的耳科研究技术论坛拟于2007年5月13-15日举办。此次论坛将由Richard J Salvi教授、丁大连教授、王坚教授、殷善开教授、李华伟教授、孙虹教授及陈林教授主讲。
患者女,43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开始出现双侧鼻阻,且呈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的头闷胀感,偶有喷嚏和清水样鼻涕。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脓性鼻涕,无明显头疼和鼻出血病史,无复视、斜视、偏盲、视力减退和眼球突出等症状,无闭经、泌乳、肥胖、尿崩、性欲改变等内分泌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GL)、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颈动脉体肥大、增生进而瘤变。Albrecht在1743年首次对颈动脉体瘤进行描述,随着临床检测方法改进,颈动脉体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本文就CBT的
患者男,44岁。发现右侧耳前无痛性包块1个月,进展缓慢,无症状,肿块渐进性增大。于2006年11月8日入院。查体见右侧耳前腮腺上缘质韧之肿块,约2.5cm×1.5cm,活动,无压痛。鼻咽部未见新生物,B超显示右侧腮腺上方见2.5cm×1.5cm×1.3cm混合性暗区,清晰,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混合性暗区内探及条状彩色血流,动脉阻力指数示:0.74。血常规:白细胞:12.9×10^9/L
目的探讨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并发额窦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出现额窦炎的患者共33例,其中7例合并额窦脓肿,4例前额皮肤破溃瘘道。传统鼻外进路额窦手术23例,术后放置鼻额引流扩张管3个月以上;鼻内镜下额窦手术9例,鼻内镜和鼻外联合进路额窦手术1例,引流扩张管在出院前或出院后1个月内拔除。两种术式均需彻底清除额窦内骨蜡异物和炎性肉芽组织。复习颅脑手术病历结合鼻窦CT影像和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