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实现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编辑的社会角色
  
  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和人们精神食粮的过滤者,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者和传播者,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精神食粮的重任。任何出版物都必须经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完成由手稿到出版物的第二次信息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最初的选题还是之后的修改加工,都体现着编辑的学术意识、审美趋向,都包含着一种导向意识。
  出版物不仅是传播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且是积累文化的重要手段。编辑和出版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出版物。因此,编辑担负着重要而神圣的职责。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有句名言:“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是比任何行业为大。”
  首先,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纷呈,瞬息万变,融入了社会每一个细胞,而编辑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信息获取、优化、加工和传播的过程。编辑介于作者和受众的中间环节,在对作者,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后,将其变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以此为受众服务,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在这过程中,编辑策划什么,对作者文章如何看待、如何加工,都融入了编辑自己的思想。可以这样说,每一件编辑作品都是一面镜子,照出编辑本人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学术水平。
  其次,编辑在从事工作时会融进其独立的思考和观点,运用其理性的选择标准,即关注社会,关注变革,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关注并弘扬蕴藏在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
  再次,编辑的社会角色还要求编辑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国家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喜好和需要,及时掌握权威机构最新颁布的规范、法规,密切关注学术动态,正确判断所出图书的价值取向,不断更新观念,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寻求更高的视点和最新的编辑角度,不断推出适合读者接受的作品。
  
  二 编辑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素
  
  要出色地扮演好编辑所承担的社会角色,首先要有过硬的语言文字功,这是编辑应具备的客观要素。其次编辑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编辑应具备的主观要素。
  
  (一)编辑必须提高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出版物的思想内容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编辑的工作是围绕文字或者以文字为载体来进行的。因此,提高编辑的文字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出版物传递思想、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任何有语言文字的错误信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编辑对出版物认真负责,实际上就是对千千万万的读者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文化发展信息交流负责。
  举例来说,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就是一个例证。他在编订《春秋》中,语言力求精辟简练,“微言大义”,为后人开辟了一种历史著作写作的范例——春秋笔法,这既展示了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才华,也同时表现了他在历史著作编写方面严谨的态度。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发掘和学习。今天,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文字仍然是出版物的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因此,《书籍编辑学概论》一书对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文字能力列为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的第一条,并且指出这主要指的是运用现代汉语文字能力,还包括古汉语能力以及外文能力。
  稍早出版的《实用编辑学》在“编辑修养”章节中提出,语言文字修养是编辑的基础功,编辑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和规范化、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时代性。在“编辑工作过程”里,对书稿的加工提出了12项具体要求,其中除“加工前的准备”“核校引文”和“统一全稿的技术格式”3项外,其余9项都是对书稿的语言文字表达进行修改时的要求。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编辑家,他在写作和编辑的实践中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使用。对于文章的修改,他有过一句名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大编辑家。他在编辑实践中也非常重视书稿的语言文字问题,有时为了一个词语的使用问题,反复推敲。据说,已经经过几个编辑看过的一部书稿,到叶老那里审阅,他会对语言文字方面提出上百个问题,提疑的小条子挂满了书稿。由此可见他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吕叔湘先生说过“编辑的任务是把关”,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稿找茬挑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出版,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而作者群由各行各业人员维成,某些作者可能缺乏文字实践经验,文稿中出现不合乎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在所难免。这就要求编辑严格把关,杜绝错字错句在出版物中出现。如果编辑疏忽懈怠,使不合格的出版物流入社会,会导致社会用字混乱,其危害显而易见。因此,编辑有必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这是编辑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服务受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后,编辑还要有服务受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秀的编辑应有理想、有信念,能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无私地高质量地服务于受众。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称其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受众利益,编辑应该认真践行邹韬奋先生这一精神。
  服务受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求编辑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和正确的,不能以讹传讹,让伪科学伪知识危害受众。这是编辑工作的底线,也是编辑的道德底线。编辑虽然不是全才,但编辑可以经过努力,保证所传播的信息是真实的,传播的知识是正确的和有益的。
  
  三 当前,编辑要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阶段编辑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传播什么样的文化,是积极向上健康的先进文化还是颓废的、低俗的,这是时时摆在编辑面前并要作出抉择的问题,也考验着编辑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
  当前,和谐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谐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作为编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编辑必须深刻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工作,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编辑作为人类文化的积累者和传播者,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同时,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各国各民族推广,使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之林中,这是编辑当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于友先,编辑的“八荣八耻”[J],中国编辑,2006(5),
  [2]王小环,书刊编辑应加强语言文字修养[J],科技信念,2006(3),
  [3]阙道隆等,书籍编辑学概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121-122,
  [4]周春健,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J],出版科学,2003(3),
  [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1,
  [6]杨东赴,编辑的社会责任[J],浙江学刊,2007(2),
其他文献
根据有关出版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对其中数据齐全的554家出版社统计分析,发行码洋在1亿元以上的出版社143家,占25.81%;5000万元到1亿元的出版社122家,占22.18%;而
居延汉简“最凡”用作范围副词,表示数量统计;后世文献中“最凡”的这种用法间或可见,同时也可以用作程度副词。但由于“最凡”语法功能及自身构成的特点,不管是作为范围副词还是
不管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中国史境'出发,政党的力量是一个国家政治秩序安定的决定因素已是不争的结论,评价政党力量的系数是该组织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
政府在对经济、社会的管制中必将产生成本,这些成本有些是直接的,而更多是间接的.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管制的一个方面,它的实施与政府的管制成本之间也必然有着直接的联系.本
邓小平理论是勇于"睁眼看世界"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开拓与创新,是对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的大胆借鉴和运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的突破与发展,开拓了马克
学报的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特征,致力于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的。“精、准、细、严”是其操作的特征。
根据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其成长模式选择和空间行为特征两方面入手尝试和论证运用大中小企业共生网络模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在空间行为特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