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移植术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呼衰)终末期肺移植术患者中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的策略.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收治了2例新冠肺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均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成功实施了肺移植术,介绍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外周静脉-静脉ECMO (VV-ECMO)和中心静脉-动脉ECMO (CVA-ECMO)治疗的经验.结果 病例1男性,59岁,身高172 cm,体质量72 kg,术前机械通气22 d,气管切开17d,VV-ECM07 d;病例2男性,72岁,身高178 cm,体质量71 kg,术前机械通气19d,气管切开17d,VV-ECM018 d.2例均在不能维持有效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了肺移植术,术中发现均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在保留术前VV-ECMO的基础上增加经胸插管方式CVA-ECMO,联合两套独立的ECMO辅助呼吸和循环系统后,术中氧合状况满意、循环稳定、手术过程顺利,最终成功撤除CVA-ECMO,未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结论 重度ARDS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联合使用VV-ECMO及CVA-ECMO是能同时有效辅助呼吸和循环治疗的一种可行方案,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4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至少1次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病原菌分布、凝血功能和28 d预后等指标,根据血培养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24h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
胸腔穿刺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开展普遍.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再扩张性肺水肿、肺复张性低血压、肝脾损伤、胸膜反应、肋间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若操作者对穿刺进针距离把握不当也容易损伤到胸腔器官.因此,嘉兴市第一医院全科医护人员在现有的胸腔穿刺套管基础上对穿刺针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胸腔穿刺套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22112955.7).新型一次性胸腔穿刺套管包括柔性穿刺套管、钢针、限位结构和第二螺栓.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限位结构限制了穿刺长度,如果穿刺的力度过大,会由
目的 分析导致老年腹部择期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寻找可靠、敏感的预后预测指标,以期对该类患者实施早干预,进而降低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腹部择期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既往史、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手术分级、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转入ICU间隔时间,以及入住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
目的 比较针对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预防性置入远端灌注导管(DPC)与非预防性置入DPC之间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分为预防性DPC组(VA-ECMO上机后6h置入DPC)和非预防性DPC组(通过下肢灌注评估表评估出现早期肢体缺血征象后再置入DP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超声检测的动脉端肢体足
血糖紊乱是急危重患者产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糖控制在急危重症患者整体治疗中的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应对所有危重症患者设立同一个目标血糖值(7.8~10.0 mmol/L),而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及入院前血糖控制状况进行个体化的设置.因此,亟需一种便捷的胰岛素用量调节方案及方法.嘉兴市第一医院与信息工程人员协作,通过数学建模设计了一套改良的电子化胰岛素调节方案,并开发了一款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的应用软件(APP)以方便临床快捷使用,这是国内第一个急危重患者电子化胰岛素调节方案和智能设
目的 观察自由场初级肺爆震伤(PBLI)模型猪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动脉血气指标在预测中重度PB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长白猪9只,构建自由场PBLI猪模型,于爆炸前15 min(伤前)和爆炸后(伤后)10、30、60、120及180 min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指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和SpO2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组织大体损伤评分与病理损伤评分的变化,并分析各血气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时间延长,各时间点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均较伤前
脓毒症导致器官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微循环功能障碍、宿主免疫反应失衡、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视网膜作为人体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在脓毒症中可出现严重的损伤,约50%的脓毒症患者存在视网膜血流缓慢、渗出、出血和微动脉瘤形成等改变,这远远高于临床医师的预期.对于个体而言,眼球的重要性超越了这个器官本身,即使是视觉功能的微小退化也可能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重症医学医师主要关注“大”器官的功能障碍,所以通常在患者出现不可逆视力损害时才会被注意到.另外,眼球也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的转归,因此,在脓毒症时有必要
急性肾损伤(AKI)在危重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临床发生和进展与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直接相关.AK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病率有一定差异,但其发生率总体较高,及时发现AKI对于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早期诊断、临床转归、治疗的指导与调整尤为重要.基于多普勒的肾动脉阻力指数(RRI)主要反映血管床的阻力状态,可间接对肾实质发生损害的程度进行相对客观的定量评价,是临床上对急、慢性肾损害预后评估和判断最常用的监测方式与手段.本文主要从RRI的定义、RRI的测量方法、RRI在AKI领域的应用与进展、超声测量RRI的利弊
目的 观察危重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纳入标准的231例患者进行建模,按是否发生ICU-AW分为发生ICU-AW组(55例)和未来发生ICU-AW组(1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个体因素、疾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等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 观察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对修正创伤评分(RTS)<12分的中重度创伤且需急诊手术患者体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急诊创伤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复温组和系统分级复温组,每组52例.传统复温组(不进行干预,仅记录体温,当任何节点出现体温<36℃则启动复温流程);系统分级复温组患者则一入院就启动预防措施,并记录体温,当任何节点出现体温<36℃启动分级复温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复温效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