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导入方法总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s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就如一场电影的开头,是迅速抓住学生(观众)的眼球的关键。好的导语设计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的把握,而且从某个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导语的设计,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总结了多种有效方法,在此与同仁分享。
  
  一、直接导入
  
  任何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它们就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或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悬念导入
  
  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据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必死无疑。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想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
  
  三、故事导入
  
  教学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一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例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比欧洲早了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斩断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我向学生描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时,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五、科普导入
  
  初中化学做为化学学习的起步,按照《课标》的要求,了解知识居多,在难度及深度上不作要求,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初中化学知识只需了解皮毛,教学中也需要适当对内容作纵深发掘的。在导语设计中,有时我会适当增加一点科普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述《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生活中我们老听到有人说胃痛,胃反酸,这是因为人的胃液里有溶质质量分数为0.45%—0.6%的盐酸。胃液里的盐酸能够促进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使蛋白质被水解吸收,还能够使蔗糖、麦芽糖水解,具有杀菌功能。但胃酸过多,会影响人的消化,严重时会导致胃穿孔,这时最好服用含碱性的药物,如胃舒平(含Al(OH)3)。为什么服用这样的药品可以治胃痛与反酸呢?这是用了什么原理呢?学了本节课你就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我发现学生对这一小段科学知识听得津津有味,下面的教学进行得就比较顺利了。
  
  六、复习导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其后的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由复习提问“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开始,再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它的制取上来。在《碱的通性》一节开始,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降低新授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七、生活导入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某种新概念之前就对日后要学习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术语有了初步理解,如空气、氧气、铁的性质,等等,这些物质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学生对这些物质有一些简单模糊的了解。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例引入新课,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上气氛活跃,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的。化学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实例,是创设情景的好材料,是构建新知识的有效手段。而常规教学的旧知识检查、直接引入、提问等引入新课的方法,虽使学生直接进入正题,不拖泥带水,简明意赅,但平铺直叙的方式不易吸引学生,整堂课往往平淡如水。因此,从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巧妙的导入,为新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实践的能力,而且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完善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采取恰当的途径与方法进行适时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钻研和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融入生命科学史,以史明志、以史明理    生物学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生物化学学习方法的探讨,阐述了合适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知识框架 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与医药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医学、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由于其概念多,代谢复杂,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完成对生物化学的整体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搭建生物化学知识框架,从整体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化学是众多学科中最重视实践的一门基础科学。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学习阶段所学习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研究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动量守恒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同时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而且适用于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是解决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学生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注意条件性  系统动量守恒是有条件的,即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