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从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素质提高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我们要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数学综合性学习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我们搞教学科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科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例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年级学生对概念是不清晰的。我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八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再亲自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长度、书本的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由于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2.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操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正确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例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问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二、确定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趣味性。实践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游戏、故事、竞赛等活动中愉快轻松地学习。因此,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尽可能求新、求奇。
  例如,在“租船中的数学问题”中,要求154名学生租船。大船一船坐8人,小船一船坐6人,大船租金40元,小船租金50元,怎样租船最合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去追寻知识的答案,既要考虑座位问题,又要考虑租金问题。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引导下,让学生觉得数学活动有门道、数学活动有趣味,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
  2.实践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实践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尽量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认识时,安排一节实践课。课前,让孩子们统计一下20分钟内校门经过的车辆数。课上运用这些数据制订统计表和条形图。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球游戏,再把游戏结果制成统计表和条形图。总之,实践课前可以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课上也要安排适当的动手活动。
  3.启发性。数学实践课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生认识了线段或角后,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专门来学数线段、角的方法。在一条马路上竖立电线杆,要求在五个点中的每两点都要连一根电线,一共需要多少根?这道题不是出自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怎么数才不会遗漏成了讨论的焦点,学生在探索、讨论中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在大班幼儿活动中,在有系统、有计划的主题整合活动背景下,绘画的技能与创作灵感得到和谐地发展,创作出充满个性、富有生活气息的幼儿绘画作品,以此来论述大班幼儿主题活动背
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作为一线教师,这些都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课堂中,数学课生活味浓了,数学思维
摘要数学开放题教学是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动手分类”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特征。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活动创新学习发展    现代活动数学教学,以“主动参与、自觉探索、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观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觉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
摘要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过程探索性的养成,把探索性的学习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学习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带有情 Zakhoven
【摘要】本文立足个性新颖的教学资源,着眼教学活动、人际情境、教育氛围等方面,从素材、人力、非预设情境等资源生长点展开探究,更好地优化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资源 灵智趣 慧亲信 美谐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104-03  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呼唤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双脚并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场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这是美国教育工作者看到我国教育现状后所讲的话。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的思考和作者的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