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显:做创造美好的追梦人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旗镇,我的家,爷爷夸它我记下,地处燕山最深处,潮河之水从此发。”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作者是黄旗镇中心校教师杨金显。在他所有创编的童谣中,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首。“热爱家乡是一种美德,我希望学生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黄旗镇隶属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相传“丰宁”取自清朝乾隆皇帝的题字“丰阜康宁”。而这也是杨金显朴素的生活追求。“在乡村任教的时光,我从来没有向往过城市生活,我只想陪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做教师是我最大的爱好”
  “我天生就适合做教师,没想过别的工作。”杨金显爽朗地笑了笑,见证岁月更迭的几丝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耀眼。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杨金显对教师行业深深的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从业之路深受两个人的影响,其中一位便是父亲。
  提到父亲,杨金显眼神中流露出止不住的思念,“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十分尊重教师,看重教育”。即使在物质匮乏、急缺劳动力的时光,父亲也未改初心,努力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两个儿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杨金显眼中的教育事业拥有了神圣的光环,从那时起,杨金显便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做一名正直、善良的教师。
  顺利考入黄旗中学后,杨金显幸运地遇到了恩师李耀锴。“李老师学历很高,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时至今日,杨金显的语气依然充满了崇拜与向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陷入回忆的杨金显脱口而出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这与李耀锴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中学时期需要学习大量诗词,别人眼里的“辛苦活”在杨金显看来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当李耀锴神采飞扬地诵读、讲解毛主席诗词,杨金显透过课本,仿佛看到了祖国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好似听到了意气风发的劳动人民快乐的歌声。“我要做一名像李老师这样的教师,让更多人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李耀锴的课程仿佛拥有魔力,让杨金显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传播知识的使命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杨金显从承德师范学校毕业。当年地方倡导师范生毕业后充实农村教育,在承德市里工作的亲戚听说后,主动提出帮忙,希望杨金显去市里从事待遇更好的工作。“知子莫若父”,没等杨金显婉拒,父亲便摆了摆手说:“孩子愿意做老师,而且他的性格适合做老师。”
  纵然社会上有千千万万种职业,但在杨金显眼里,只有教师才符合自己的期待。“教书育人是我从小的追求,只要实现了教师梦,我就满足了。”杨金显满脸笑意。带着始终如一的育人初心,杨金显欢喜地赶赴了乡村学校,这一去,便是40年。
  做学生乘风破浪的领航人
  丰宁坝上草原素有“京北第一草原”之称,每年夏季都会吸引无数游客驱车前往避暑。自然美景虽令人沉醉,可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杨金显来说,丰宁坝上的教学条件绝对算不上“友好”。马车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而拉水是马车的重要任务。杨金显说:“生活用水特别珍贵,都是定期从外边拉回来。”此外,冬天格外寒冷,厚厚的积雪甚至能掩盖教室的半个门,强烈的“白毛风”更是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艰苦的教学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到杨金显的教学热情,只是学生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使他忧心忡忡。
  “学生念书需要翻山越岭,冬季更是顶风冒雪往返10多公里。”杨金显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心疼。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直到2020年才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济压力使学生本就不易的求学之路雪上加霜,很多学生不得不与学校含泪再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杨金显的内心一直有一股炙热的火焰在燃烧:学生一个也不能少。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杨金显踏上了家访之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逐一叩响辍学学生的家门。
  劝回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推开一扇吱吱呀呀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景象会让杨金显倍感心酸,难以开口。面对实在拿不出书本费的家庭,杨金显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上。学生的衣服、鞋子破了,杨金显就拿出自家孩子的衣服送给学生。被问及是否有学生无力偿还费用时,杨金显云淡风轻地说道:“这太正常了,我只苦于个人能力有限,也帮不上学生太多,但凡能帮上一点我就是开心的。”
  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使杨金显备受尊重,学生对杨金显朴实的爱也温暖着他的心,成为他坚守乡村教育的强大力量。杨金显素来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布置写日记的作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登上写作这条船,但以后乘风破浪还需要靠他们自己。”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在于一朝一夕,是需要教师长期指导的“细活”。杨金显深谙其中道理,每次批改作文必然是“慢工”。“课文中讲到,藤野先生认真批改鲁迅先生的讲义,我也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我的作文被改得‘鲜血淋漓’。”这是学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看似天真的话语却深深打动了杨金显:“学生体会到了我的用心,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师生之间的爱意如同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坝上期间,杨金显在上课之外,还需要自己做饭。日复一日的劳累被学生们看在眼里,他们不由地心疼起了老师,有学生带头提出:“老师,您轮换着去我们家里吃饭吧,一个班30个学生,正好一个月。”看著学生们被冻得通红的小脸,杨金显忍住自己即将决堤的情感,只是不住地往炉子里添柴。跳动的炉火温暖了教室,更照亮了杨金显的心田。
  献给未来最美好的回忆
  走进杨金显的家,浓浓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墙面上悬挂长幅书法,书架里各种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杨金显说:“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喜欢。”杨金显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印象中只有一本竖版繁体字的《水浒传》,这可是杨金显的宝贝,“我都不敢快看,每天只翻几页反复读,最后还是翻烂了”。回忆过去,杨金显总结道:“童年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小时候爱读书的习惯就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受益终身。”
  “献给未来最美好的回忆”是杨金显让学生们写在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他认为,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养成优良品德和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偶尔犯错误时,杨金显会巧妙运用“回忆法”引导学生:“你现在和伙伴争吵,十年后反观自己如今的行为,不会觉得不值得吗?”这个方式虽然柔和,学生们反而十分受用,有谁不想拥有美好的回忆呢?
  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们一天之中最具有活力的时光,教师们便扛起了为学生们创造美好回忆的大旗。在杨金显的带领下,学校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融入童谣中,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祖国的强大和自己肩上的责任。在黄旗镇中心校的课间,学生们一边做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边念念有词:“炊事员,真叫棒,蒸的馒头白胖胖,大家吃,大家抢,嚼在嘴里分外香;和谐发展腾巨龙,富强民主重民生,纵观世界风云起,幸福中国永太平。”……清脆的童声在校园中回荡,杨金显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如今,诵读童谣不仅成了黄旗镇中心校的特色活动,还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力,更是一代学生在未来值得回味的美好记忆。创编童谣的灵感来自日常生活,文字功底来自日常积累,杨金显意味深长地讲道:“美好是环环相扣的,努力过好当下,就是在创造璀璨的未来。”对美好回忆的向往其实是一种正向的引导,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2020年9月,杨金显正式退休了,但他对乡村、对教育的热爱并没有随着退休而终止。去少年宫发挥余热、赠送村民对联、参加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等,杨金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他仍然快乐地奔跑在创造美好回忆的路上。
其他文献
“神童”“牛娃”的新闻层出不穷,剧场效应愈发明显。提及“鸡娃”,声音大多源自家长的唇枪舌剑,孩子反而变成“失语者”。孩子对“鸡娃”的态度如何?被“鸡”的童年是否快乐?让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  鸡娃反对派:我不想活成“牵线木偶”  我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独立安排。没有了父母的督促,我的学习更加自由。我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从而让学习充满乐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内巩固和课外拓展相结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引擎。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才能形成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在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背景下,加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
本文简单介绍了大思政,分析了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并着重围绕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课程思政体系、人才队伍建设、要素协同等方面,就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展开了探讨。
日前,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对校园欺凌再度重拳出击,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沈旭的名字常常和“反校园欺凌”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在这条公益路上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2015年,沈旭发起创办了陕西光合行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合行动”)。正如这个草根机构的口号——专为儿童与青少年而生,沈旭表示,她和团队所致力的,并不只是“反校园欺凌”而已。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柏阳分校前身是白鹿司小学,2006年搬迁至现校址,2019年6月加入呼家楼教育集团。学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目前有东、西两校区,共有26个教学班,63位教师,740余名学生。学校秉承集团“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成就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精彩”的教育宗旨,让学生绚丽人生从这里起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对此,文章就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充足,但是发展效果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在林业开发以及生产等工作中,其科学性有待提升,而且抚育技术也需要继续加强。只有在科学的前提下,做好造林以及抚育的工作,才能促使我国的林业生产更好地发展。林业工作者需要掌握技术要点,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丰富,且与民俗民风相融合,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是结合民族实际教学,又是将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等的关注,校本课程是一种结合当地文化和实际特点开展的具有本地区的特色的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得以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多方原因,体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这戏本应当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
2020年12月24日,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进入庭审环节,拥有AB面的吴谢宇首次“坦诚”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所有人眼中,吴谢宇都是完美的,他不仅成绩优异,还能和身边同学打成一片。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何以成为残害亲生母亲的魔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解释这一切:“他虽然有高智商,但内心却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美国电视连续剧《致命女人》一播出,就变得非常受欢迎。该剧讲述了三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人如何在同一座豪宅里对待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剧中有很多翻译台词值得学习和探讨。随着大量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这说明字幕翻译在我们的文化交流和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剧中有很多黑色幽默,所以翻译的简单易懂是很重要的。然而,我国对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还不完善,学术研究也相对滞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指导思想。在他的翻译定义中,意义和风格被认为是对等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中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